国产毛片a精品毛-国产毛片黄片-国产毛片久久国产-国产毛片久久精品-青娱乐极品在线-青娱乐精品

手機屏幕技術淺談

發布時間:2012-5-10 14:55    發布者:Liming
關鍵詞: 屏幕技術 , 手機
時下主流的屏幕都可歸結為LCD與OLED兩類。LCD的采用已經比較久遠了,他就是指普通的液晶顯示屏幕。有時LCD也可與TFT的名稱通用,這里談到的TFT屬于LCD的一個子分類。通常認為,OLED在技術上比LCD是要更為先進的,不過OLED發展仍不成熟,LCD的采用還相對普遍。IPS、TFT、SLCD都屬于LCD的子類,下面在談到AMOLED屏幕時,還會談LCD與OLED的區別。當今手機屏幕主要就分為LCD與OLED兩種。其他無論哪種屏幕(如iPhone的IPS屏、三星的AMOLED屏、SLCD屏)都屬于這兩類的延伸。我們從用戶終端可實際了解的角度來談談,主流手機屏幕的一些特性和關鍵。

一、關于視覺分辨力和視網膜屏幕

    早在19世紀,人們就發現,“想要將兩條明暗相間的細線區分開來,它們之間需要有 0.59 角分(arcminute)的差距。0.59角分在10英寸的距離上大致相當于0.0017英寸,取其倒數583,再考慮到兩條細線各自需要至少一明一暗兩個點,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當印刷品的墨點密度達到每英寸1200點(1200 Drops Per Inch, DPI)以上,就可以滿足相當挑剔的閱讀要求。所以目前比較優秀的家用打印機,都標稱能夠達到 1200 乃至 2400 DPI 的分辨率。”(摘自Type is Beautiful站,<視覺分辨力與 Retina Display>一文)

    iPhone4發布的時候,其標稱的像素密度為326ppi(關于ppi與dpi的關系,可參見:http://www.3up.com.tw/digitalimageSectionII.htm ,在此,我們將ppi與dpi混用),實際上300dpi的墨點密度在很早以前的數碼印刷制品上就已經能夠實現,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所謂300dpi,意思就是每一英寸長度上有300個像素點。參照:Kindle Fire為167 PPI, iPhone 3G為164 PPI,iPad一代和二代則有132 PPI。

    所謂像素,通常可以理解為我們在湊近屏幕的時候看到的屏幕上的一個個小顆粒小方格,這些方格聯合在一起組成了整張屏幕。

    300ppi本身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數值,不過對于顯示圖像來說,已經基本可滿足需求,圖像并不如文字那樣具備那么高的密度要求。

    可見,論視覺分辨力這個單獨的數值,單看這一項,數碼類產品還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不過這么說也不是非常合理,因為屏幕和紙質制品是有差別的。過去的屏幕(包括現在許多電腦和手機屏幕)由于技術和成本的限制,像素密度不高,于是我們只要稍稍湊近屏幕,就可以非常明確地看到屏幕上一格一格的小顆粒或像素點。于是,矢量字體(比如微軟雅黑)會采用一些次像素渲染技術,也就是說,為了令這類字體顯示起來更清晰更圓潤,除了字本身所占據的像素外,這些字的周圍還分部排列著用來渲染的灰階像素,令整個字的銳度降低,更加柔和舒服,跟白色背景的過渡更為自然。——這種字體的渲染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屏幕上顯示字體有了渲染效果以后,人眼對文本顯示的要求自然就比紙質制品低了許多。

    還有許多人對喬幫主在發布會上的話多有誤解,喬幫主的原話是這樣的,“300dpi左右的分辨率是一個魔術點(Magic Point),如果你把一個東西拿到離眼睛10-12英寸(大約25cm~30cm)的地方,你的視網膜所能分辨的極限大約就是這個分辨率。”

   很多人斷章取義地談到,喬布斯說了,超過300dpi,人眼視網膜就分辨不出顆粒了。然而實際上,這還加上了視距的問題。也就是說,人們看手機屏幕不可能是把屏幕完全湊在眼睛前面看的,總有一個距離存在。按一般人觀察屏幕的距離來說,超過300dpi是不足以令肉眼看出顆粒的。

    在這一點上,許多人對New iPad的像素密度提出過類似的質疑,他們說New iPad像素密度不過287ppi,怎么算得上視網膜屏幕。——關于這一點,視距與顯示效果的公式,網上的文章比較多。由于人們對平板的使用,視距通常比手機是更遠的。新iPad基本達到了視網膜屏幕的技術要求。

    不過某公司的老總說New iPad已經達到和超過了紙質制品的顯示,那純粹是扯蛋了。(去微博上搜一下就知道是誰說的了)

二、面板技術與圖像顯示技術

    這一點我們可以先談談ASV。早期ASV被共知是魅族手機推出的時候,當然ASV本身是夏普的技術。魅族在M8發布時所標的屏幕類型就是ASV。

    但實際上ASV真的可以算是一種面板或屏幕類型嗎?——我們都知道,手機屏幕的種類比較多,比如現在HTC采用比較多的SLCD屏幕,三星采用比較多的AMOLED屏幕。他們在出產的時候,標上的正是這些屏幕類型。

    而ASV,則純粹是一種顯示加強技術。他并非一種面板技術類型。——這就好比,大部分人都知道iPhone所采用的是IPS屏幕,但很少有人會有人說iPhone采用的是Retina屏幕,因為Retina只是基于IPS面板的一種顯示加強技術而已。

    夏普原版所采用的ASV顯示技術是基于CPA面板的,不過這種顯示技術也可不基于CPA面板,有一些國產的手機雖然采用ASV技術,卻并不采用CPA面板,令其顯示效果大打折扣。

    在此,可列舉一些比較主流的顯示技術:

    ● CBD技術(Clear Black Display),這是諾基亞的一種于戶外增強屏幕顯示效果的技術,從字面意思就能看出,他能令黑色的顯示更為純粹,并且還降低了屏幕的反光率。NOKIA Lumia 800等手機采用了這種顯示技術。
    ● ASV,上面已經提到了這種ASV技術,是一種用于提高圖象質量的技術,主要是通過縮小液晶面板上顆粒之間的間距,增大液晶顆粒上光圈,并整體調整液晶顆粒的排布來降低液晶電視的反射,增加亮度、可視角和對比度。
    ● NOVA,LG的一些手機在采用的在IPS基礎上主要增強屏幕亮度的技術。
    ● Retina Display,Retina也是一種基于IPS面板的顯示增強技術。他的主要職責是把960x640這樣一個分辨率濃縮在3.5'的屏幕上,令像素密度達到326ppi。

三、主流屏幕類型
    關于LCD與OLED
      文章開頭談到,時下主流的屏幕都可歸結為LCD與OLED兩類。LCD的采用已經比較久遠了,他就是指普通的液晶顯示屏幕。有時LCD也可與TFT的名稱通用,這里談到的TFT屬于LCD的一個子分類。通常認為,OLED在技術上比LCD是要更為先進的,不過OLED發展仍不成熟,LCD的采用還相對普遍。IPS、TFT、SLCD都屬于LCD的子類,下面在談到AMOLED屏幕時,還會談LCD與OLED的區別。

   (1)IPS硬屏
     首先IPS屏幕是屬于LCD的一個延伸的,使用IPS最有名的手機是iPhone 4/4s以及iPad 1~3代。從這一點也足以看出,LCD屏幕雖然在技術上和理論的表現效果上不如OLED,但他并未江河日下。

     相對而言,IPS更純粹地算是一種面板。他和傳統VA軟面板的區別是,由于IPS硬屏獨特的水平分子結構,使其在觸摸時無水紋、暗影和閃光現象,非常穩定,所以IPS是實實在在的硬結構,尤其在動態游戲的表現上比較出色。IPS的技術原理決定了它能提供更快的響應速度,并且在屏幕受壓時的漏光現象小于VA液晶,因此更適合用來制造觸摸屏

     早期LCD的缺陷比較明確,比如可視角度很差,你側一點兒看,整個顏色都出了問題。這些原本的問題,在許多技術廠商的努力對原本LCD的結構或分子結構進行改進,令顯示效果得以改善,在普通圖像以及某些主流顯示效果上趕上甚至超過目前技術仍不夠成熟的OLED,IPS就是其中一個。IPS硬屏面板的視角可達到178度。正面觀看與不同角度觀看時所產生的顏色變化程度稱為色彩扭曲率,IPS硬屏所得出的數值幾乎用肉眼分辨不出來,即意味著從正面還是側面觀看畫面的效果是相同的。

     最早研發出IPS面板的是日立,而LG Display的IPS已歷經數代的發展,蘋果所采用的IPS面板,和LG與日立的傳統IPS都有所不同,其中部分技術涉及Hydis的FFS廣視角技術,特色有:低耗電、高透光率、高亮度、反應快速、無色偏、高色彩還原性等特性。根據國外拆解維修網站iFixit的動手結果,新iPad采用了三星提供的顯示屏。

     在宣傳點上沒那么有名的部分設備也都有采用IPS,例如亞馬遜的Kindle Fire,惠普的TouchPad。不過他們在顯示與表現上都仍有一些差別,與不同廠商和不同代產品都有關系。

    (2)TFT與SuperLCD

     這兩者都屬于LCD屏。

     TFT基本已經被逐出了歷史舞臺,2011年,僅有moto還在比較熱衷地生產TFT屏幕的手機。所以那時候,摩托羅拉的手機普遍屏幕表現都很遜色,無論是色彩表現,還是對比度等等。而且可視角度表現也與現在的主流屏幕相去甚遠。仍在市面上活躍的moto defy+就是采用此種屏幕。
     TFT幾乎是當前所有LCD屏幕技術改進的雛形,所以最早一代的IPS也被稱作Super TFT。

     Super LCD是LCD的某個高級延伸。當前,因為HTC很熱衷這個屏幕,所以Super LCD也算是漫天開花了,從HTC Desire開始,SLCD就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發展。個人是比較偏愛SLCD屏幕的,他在色彩表現和可視角度方面更為接近于OLED屏的顯示效果,而且色彩還原比較真實,沒有過頭的跡象。

     SLCD原本是索尼和三星共同合作開發的一種屏幕,后來索尼全線退出,由三星一家在做,這個SLCD的縮寫弱勢用三星的全拼方式,可為Super Clear LCD。

     需要注意的是,當下HTC最新的一款HTC One X手機鎖采用的屏幕稱作Super LCD二代,這個被HTC稱作Super LCD 2的顯示屏顯示效果非常出色,加上HTC One X表面那塊玻璃,堪稱晶瑩剔透。不過這塊屏幕實際是AH-IPS.LG已經把AH-IPS這個名字據為己有,不準其他廠商使用。其具體細節未知,有待進一步考證,AH-IPS是是LG去年上半年推出新一代IPS面板。有高手在顯微鏡下觀察了HTC One X屏幕的像素排列方式,與LG的Optimus 4X HD相同,他們認為,只是名字上的差異,與AH-IPS實為同款屏幕。

     (3)AMOLED

     LCD與OLED最大的區別就是,LCD的像素是不會發光的(所謂的像素,上面已經談到,通俗可理解為湊近屏幕時看到的屏幕上一個個小顆粒小方格)。之所以我們能夠看到LCD屏幕的顯示內容,是靠外部光源的照亮(如LED背光和外部的自然光)。這就類似于,我們家里有張紅色的桌子,平常白天或晚上開燈你都可以看到它,并且知道它是紅色。但如果是夜晚,把燈都關了,你還能看得到嗎?自然是看不到了,因為這張桌子本身是不會發光的

     而OLED的像素則可以自己發光,不需要外部光源照亮,就好像能自己發光的桌子一樣。通常認為,OLED在技術上比LCD更為先進,不過由于他仍不成熟,與成本問題,LCD仍在現代的屏幕中發光發熱。OLED能像素自己發光,好處主要有兩點,第一是亮度會比靠外部光源照亮的LCD更好些。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由于OLED屏幕的像素自發光,而且每個像素都可自由控制發光與否,于是OLED屏幕在表現黑色這個顏色的時候,黑色部分的像素就可以完全不發光了,這樣所表現的黑色才是真正的黑色,黑得更為深沉更純粹,也一并提升了屏幕整體對比度的表現。

——LCD由于本身像素不發光,即便在表現黑色時,外部光源仍然會把整個屏幕照亮,黑色部分亦不例外,這樣,黑色就會顯得泛白。——于此特性,OLED在表現黑色屏幕時也就更加省電了(尤其是對 Windows Phone 7這類以黑色為主要顏色的系統來說更是如此)。

     過去都有寫過屏幕材質的文章,不過這次想相對詳細地談談AMOLED某一些點。

     AMOLED屏幕就屬于OLED了,與上面談到的其他屏幕都不一樣。所以它在技術上可以說是更為先進的。且AMOLED技術全部掌握在三星手中,這塊屏幕也是三星手里的一個王牌。甚至可認為三星手機區別于其他手機的一個標志(雖然相繼有不同品牌的手機采用了這個屏幕)。他具備上面談到的 OLED的那些優勢。

     空說是感覺不出來的,很多不常見許多屏幕的人覺得:屏幕不都是那個樣子,再優秀能優秀到哪里去呢。早期我也這么想過,后來在對比后才發現,屏幕與屏幕的級別檔次間有著幾個數量級的差別。

     光說在夏天的強烈陽光下這一項,雖說現在的手機屏幕都在主打說陽光下一樣清晰可見,不管是哪種屏幕還是顯示技術。只不過現實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我看慣了各式各樣的屏幕,用時間最久的是SLCD。SLCD比較優秀的機型雖然在色彩表現上非常出色,不會比AMOLED差。但一旦到了陽光下,一切都成了浮云。不管是采用LG的NOVA顯示技術,還是索尼的White Magic(最新Xperia系列采用的顯示技術),只需仍為LCD屏幕(iPhone除外),陽光下,他們就變得極為悲劇,普通陽光下,仔細看,注意角度,勉強還是可以看清楚。大太陽的話,要是你還打算拍照,那可能就會非常吃力了。

     強光下,仍能看得比較沒那么吃力的,就只剩AMOLED屏和采用了IPS的iPhone 4/4s了,相對而言,AMOLED更為出色一些。不過此時,也只是能看得見而已了。

  A.Pentile次像素排列

    有許多人誤解AMOLED的一點是,由三星Galaxy S可見,AMOLED屏具有比通常屏幕更為惡劣的顆粒感,屏幕上的小顆粒顆顆分明,Nexus S亦是如此。當時我們第一面見的時候,三星的擁躉無視這個缺陷,然后放心大膽地宣告:誰看屏幕會把眼睛挨著屏幕啊,你們這些三星黑省省吧。——不過事實證明,不許湊近屏幕,文本表現的顆粒感就已經相當明確。不過這種顆粒感問題并非AMOLED屏幕本身的問題。

     與LCD時代的屏幕不一樣,由于AMOLED屏的像素自己會發光,于是對屏幕增加像素,也就是提升分辨率,直接增加了屏幕的成本。而LCD屏增加分辨率在這方面分擔的成本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除了一些技術手段上的)。三星考慮到此成本問題,對AMOLED屏進行了技術上的一些改造。

     傳統屏幕的每個像素(也就是每個小顆粒)都由三個次像素(sub pixel)組成,分別是R(Red)、G(Green)、B(Blue)。這三個次像素的調和令單個像素可組成各種各樣的顏色(可簡單如此理解)。如下圖顯示白色的字母A所示。


(這兩張圖片,來自文章

     對于AMOLED屏幕而言,增加像素所帶來的屏幕成本增加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于是這種次像素排列方式被得以重新調整。第一代AMOLED屏幕的次像素由原來的每個像素3個次像素,變為每像素縮減為2個次像素,這樣,成本就自然降下來了。——那么如果僅有兩個次像素,還怎么表現多種顏色呢?—— 于是,解決方法是如果這格像素僅有R(紅色)與G(綠色)兩個次像素,為顯示白色,需要B(藍色)次像素,就借鄰居的藍色次像素來顯示,這種次像素排列被親切地成為Pentile排列方式,如下圖所示。



     對Pentile次像素排列方式而言,技術上并沒有我們想得那么容易,他還需要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例如有的時候他借不到鄰近像素的次像素(因為可能鄰近像素需要顯示的是黑色,并不發光)。另外,我們還可以在上圖看到,Pentile排列的左側有比較大塊的R與B次像素,這就容易造成屏幕顯示上的文字彩邊現象。

     這些技術問題即便全部解決后,最可怕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文本顯示效果極為糟糕。對同樣分辨率同樣大小的屏幕而言,采用Pentile次像素排列的屏幕要比采用傳統RGB次像素排列的屏幕,在文字顯示上,顆粒感強得多。這是Galaxy S一類手機文字顆粒感強烈的癥結所在。

     不過似乎很多人對這種顆粒感是完全不在意的,而許多敏感的人則徹底不能接受這種次像素排列方式。

     第一代、第二代AMOLED屏幕,也就是AMOLED、Super AMOLED都采用了Pentile次像素排列方式。他們的代表機型有:NOKIA Lumia800、三星Galaxy S、Nexus S、Ominia 7。

     另外,AMOLED高分屏的衍生物HD Super AMOLED也采用了Pentile排列,代表機型有剛剛推出的Galaxy S III,以及Galaxy Nexus、Galaxy Note等等。分辨率和像素密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這種次像素排列帶來的文本顯示顆粒感強的問題。

     AMOLED還有別的衍生類別,例如moto的Razr所采用的Super AMOLED Advanced,也采用了Pentile排列方式。

  B. Super AMOLED Plus

     人們常簡稱為SAP屏幕,這可認為是AMOLED屏幕發展的第三代了。相對而言,Plus對第二代的改進主要就是不再采用Pentile次像素排列方式,而改為傳統RGB,以令文本顯示看起來更為細膩。——三星在這一代AMOLED屏的宣傳上,宣傳點之一就是文本顯示更細膩,不過實際上,這不過是彌補先前的問題罷了。

     目前采用SAP屏的手機似乎仍不多見,可能是成本控制仍不理想造成的。代表機型有Galaxy S II。

  C. AMOLED屏幕的一些固有缺陷

     在顯示效果、對比度,陽光下的表現、黑色的表現、可視角度等諸多方面,AMOLED屏幕都是時下最優秀的屏幕。拋開Pentile次像素排列的問題不說,AMOLED仍有一些硬傷是不得不談的。

    i.燒屏問題: OLED屏幕的特性是,每個像素自發光,黑色部分的像素是不用發光的。在不同顏色的表現上,像素的調和與發光都有差異,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的等離子電視機就有這種問題,如果長期看某個電視臺,那么在電視臺徽標部分的像素是長期不變動的,導致到后來你換其他臺看,那個徽標位置仍可隱隱看到先前一直在看的電視臺徽標的形狀。——到手機中,如ANdroid系統,狀態欄是長期不動的,他顯示了電池電量、手機信號、時間等信息,時間久了以后,可以讓手機全屏顯示一張純色的圖片,就會在先前狀態欄的位置隱約看到那些信息殘留的痕跡。

      造成此問題的根本就是OLED像素自發光,由于各像素在屏幕上顯示的差異,每個位置的老化速度就有了差異,尤其到越往后,像素老化差異越位明顯,帶來這種殘影現象是徹底的物理傷害,不可復原。(LCD屏是不存在這種問題的,因為其屏幕發光完全靠外部光源。)

      不要小覷此問題,許多Galaxy S、S II的用戶在三個月內就能出現此問題,類似我這樣有強迫癥的人真的會非常非常不爽。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屏幕顯示一張全白的圖片,亮度開到最亮,顯示長達數小時時間,令整個屏幕各像素的老化程度達到基本的同步...是不是很悲劇呢。

    ii. 偏色問題:有許多Galaxy用戶表示說,Galaxy系列的手機屏幕表現色彩偏冷,而且大部分圖片顯示過于鮮艷,與實物根本就不符。長時間觀看易產生疲勞。加上上一則燒屏問題,偏色問題恐怕就更加悲催了。

   iii. 雖說在表現黑色時,AMOLED像素不發光的特性可令屏幕更為省電,但在表現白色時,那可比LCD要費電多了。以Android系統的實際情況來看,似乎AMOLED逃不了更費電的命運了。
    iv. “AMOLED色域雖然號稱達到NTSC的114%,但一份來自DisplayMate技術公司總載 Raymond Soneira 博士的報告表明AMOLED顯示屏在色彩方面數據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僅可顯示6.5萬顏色,更多的顏色則靠軟件插值來產生,關于顏色數量插值的詳情可GOOGLE搜索。”(摘自

四、屏幕分辨率對整體性能的影響

    New iPad分辨率達到了2048x1536,雖然采用四核顯示芯片,在開啟屏幕后的跑分情況上仍與iPad 2基本持平。比對Galaxy Note和Galaxy S II在性能上的差異時,除見他們在處理芯片上的差異,這兩個機子的屏幕分辨率也是大為不同的。(屏幕材質皆為AMOLED,不過Note采用的是HD Super AMOLED,而S II采用的是Super AMOLED Plus)

    試想一下,如果處理器發出一條指令給顯示芯片,告訴他:我現在需要你畫一個圈給我。那么顯示芯片在職責范圍內畫了一個圈,我們只是打個簡單的比方。他畫的這個圈究竟有多么嚴格的要求,是處理器告訴他的,不過他仍受制于屏幕,尤其在顯示的時候,Note為800x1280的分辨率與S II的480x800的分辨率相比,這個圈的質量是明顯不同的,尤其是當需要達到相同的人眼觀察大小時,Note的處理器和顯示芯片往往壓力要數倍于S II,因為他的屏幕分辨率非常高。于是在效能上,SII僅系統界面繪制上就會比Note要好一些,因為Note并沒有采用比SII好很多的處理器。

    這也容易解釋,New iPad狀況。或者我們甚至可認為,New iPad對待屏幕的升級是他唯一的變化,因為四核顯示芯片幾乎非常不留余地全部貢獻給了這塊視網膜屏幕。有些人說,那不可惜嗎?當然不可惜,因為屏幕文本顯示效果比iPad 2好多了。(這一解說不宜用于Note和SII身上,因為Note采用Pentile次像素排列的屏幕)

五、終話

    最后要說的話也沒什么兩樣。一個個屏幕都用下來了。無疑最優秀的是三星的AMOLED與iPhone采用的IPS屏。相關iPhone 4/4s在色彩和諸多表面表現的優秀性有專門的評測文章予以了列出,這不是主觀個人意愿決定的喜好問題。不過我仍對Super LCD情有獨鐘,即便他可能在陽光下的表現沒那么優秀。

   總之,AMOLED如此強烈的色彩也并非人人都會喜歡的,以實物為主仍應是屏幕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各位選擇屬于自己,個人喜好的屏幕,才是真正應該去做的。
本文地址:http://m.qingdxww.cn/thread-91392-1-1.html     【打印本頁】

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或網友發布,目的在于傳遞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
1770309616 發表于 2012-5-10 17:32:57

駁《淺層手機屏幕技術敘述》

駁《淺層手機屏幕技術敘述》

今天看到一篇《淺層手機屏幕技術敘述》(淺層應該是淺談之誤)
從文章看,作者顯然是小白,對液晶顯示的原理沒有基本的概念,東抄西抄,所以文章漏洞百出,有很多很多基本原理和概念不清楚的地方,介于cnbeta的影響力,很容易引起廣泛的誤導,特此駁一下。然后把很久以前發在網上的通俗易懂版液晶顯示原理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糾正一些原文的顯而易見的錯誤

1、Retina Display不是技術,只是蘋果使用的名稱,用來宣傳其屏幕的高PPI,其實高PPI不是新技術,早在蘋果的iphone4發布的數年前,夏普904sh的PPI就超過了iphone4,只是夏普沒有蘋果那么會宣傳,投影機上用的液晶屏幕更是很早就有這個PPI。

2、CBD嚴格來說不是顯示技術,它是在通過兩層偏振片(去眼鏡店問問就知道 偏振片 是什么了)巧妙的把入射的陽光偏向出去,達到屏幕不反光的目的。

3、IPS硬屏和分子結構無關,而是因為玻璃在表面。IPS也是有偏色的,偏色的角度不在側面,而在斜向45度。需要補償膜來彌補。

4、沒有super TFT的概念,所謂IPS被叫做super TFT是扯淡,TFT是指的液晶面板的驅動方式,目前所有的手機屏幕都是TFT范疇的,包括LCD和OLED。兩者差別一個是電壓,一個是電流,但都是TFT,目前沒有不是TFT的手機屏幕。

5、陽光下的表現和什么屏幕類型無關,陽光下的表現取決于三個方面,(1)屏幕本身的亮度(2)屏幕本身的反光(3)環境亮度。半反射屏幕是利用了環境亮度,環境越亮屏幕本身亮度也越高。其他都要靠屏幕自己的亮度,OLED和LCD沒有區別,諾基亞的CBD技術是針對屏幕反光的,通過兩層偏振把反光導向觀看者看不到的角度,從而達到陽光下的優秀表現。

6、OLED色彩的問題,色域和發色數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發色數決定色彩過渡,色域決定顯示多少真實世界的色彩,對比度決定色彩的鮮明程度,OLED偏色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圖片針對的是低檔窄色域的顯示設備優化,OLED太過優秀,反而沒有針對它優化的圖片,色彩管理如果沒有一個轉換,針對低檔窄色域顯示設備優化過的圖片反而會偏色。

附:液晶顯示原理(首發WP7吧)

一、液晶顯示的原理

最簡單的話解釋

液晶顯示屏幕的構成包括

一個背光光源,以前是日光燈管一類的東西,現在大多是led光源了,也就是發光二極管,你理解,就是通電能亮的燈管就成。這個道道也很多,后面慢慢說。

一個導光板,燈管光是一條啊,不是一個面啊,所以要個板子把光線均勻分布成一個面。你可以想象成一個發光的墻吧

然后是液晶層,液晶有個特點,通電情況下,它會動,它一動就把后面的光給擋住了,這樣就有明有暗,一個個點陣湊起來,就能顯示圖像或者文字了。類似運動會拼字,譬如奧運會開幕式那個和字。

液晶你給他加的電壓不同,翻轉的幅度不同,遮擋的光線多少也不同,這樣就有了明暗,所謂灰度,有兩種電壓,只有黑白,有四種就有黑、黑灰、白灰、白。

所謂多少位灰度,就是施加多少種電壓,現在一般是8位屏幕,就是施加2的8次冪種電壓,讓液晶分子偏轉有256種狀態。顯示256種黑白灰。位數越多,在黑白之間能顯示的灰色種類越多。過渡越自然。

后面的同學說了,黑白屏有什么好看,要彩色的啊,恩,這就是下一層濾色片的作用

濾色片就是你們在微焦下看到的哪些小色塊,紅藍綠(電視用的液晶屏幕有的發展到四種顏色了)

黑白灰色經過紅色濾色片,就變成了紅,黑,各種深淺不等的純紅色,8位色的屏幕這樣就得到了256種紅色。綠色,藍色一樣。

把紅,綠,藍三個小色塊放在一起,亮度都一樣的話,你看到的不是三色,而是三色混合出來的白色。也就是純白色。

紅色亮度0,綠色,藍色最強,你看到的是黃色,各自有256種色,256種紅、藍、綠組合起來就是1677216種顏色

也就是1670萬色,24位色(三個2的8次冪再乘起來),真彩色。
先到這,我去喝口水。有空回來連載。

二、液晶的限制和oled

從液晶顯示的原理可以看出,液晶發的光實際是后面的燈管發出來了。這樣就有兩個問題

1、液晶分子遮擋光線有個極限,不能一點不剩的都擋住,所謂的純黑色,實際還是一種灰色,因為有光線能透過來嘛。

去看gsmarena的都知道,他們測試對比度,都是開50%亮度和100%亮度分別測試

為什么,你看看亮度不同,黑色的光強就知道了。亮度越高,露出來的光越多,所以很長時間以來,液晶顯示不了純黑色。

顯示不了純黑,對比度無限大是不可能的,對比度受到限制,色彩也就不鮮明,所以很多搞設計的至今在用老舊的特麗瓏。

2、色彩區域取決于燈管的水平。

人眼能分辨的色彩從科學上講屬于可見光的光譜范圍,相當的大,顯示設備只能顯示一部分,為了標準,有什么RGB,NTSC,NTSC是個老標準,通常CRT顯示器和液晶顯示器有70%左右,筆記本為了節能,燈管弱一點,60%就不錯了,手機....燈管更弱,一般不到50%。

后來,人們對材料開發有了心得,CRT搞出了寬色域熒光粉,達到95%,那是三菱一款給設計專用的。桌面液晶顯示器也改進了燈管的材料,也有90%多產品。
手機可能就是sharp一度搞了個三色LED背光的,達到100%左右,大部分還是稀爛的,包括iphone。

二,繼續

led不是個什么新技術,很古老的,oled的o字是有機的縮寫,追究歷史是柯達實驗室,具體不多說了。

這個東西的好處是主動發光,不需要燈管,通電就亮還能控制強度,還能做很小。能做很小是關鍵的關鍵。

因為主動發光可以控制強度,白熾燈一樣能做到,能精確控制,還能做得很小,構成屏幕,目前就只有oled

不帶o的led,馬路上的大屏幕都是這個東西。但是太大,做不到顯示器上,也做不到手機上。
因為主動發光,不用燈管,要黑色,你把它關了就行,所以可以顯示純正的黑色,因為主動發光,所以色彩區域不看燈管的臉色,可以達到很高的色彩區域,恩,現在的技術,除了激光就是它的,所以色彩可以做得非常逼真(事實上,因為太優秀,往往偏色,看起來很荒謬的邏輯,這個后面再說。)

三、oled以外的優秀屏幕

普通液晶屏幕,一般是按照液晶分子的排列來分的,包括TN類,VS類和IPS類。OCB類(這一類效果出色,但是有致命缺陷,實際產品極少。)

VA類包括富士通的MVA,三星的PVA,夏普的ASV其實也應該算到里面

IPS類大家都知道,其實還有個現代的FFS,后來給了京東方。

這些技術最早都是日本廠家開發的,后來經濟危機期間,韓國搞了去自己變造了若干種。

早期,這些技術的差別主要在可視角度上,TN很差,橫向縱向都有色階翻轉,VA類側面看有偏色,IPS類斜向45度角色階翻轉。但是一般來說,普遍認為IPS類的顏色比較好,EIZO做設計用的顯示器都是選擇IPS類屏幕。手機也是如此。

其實在蘋果之前,大量的日系手機使用了IPS類屏幕,譬如NEC的N840,只是知道的不多而已。
但是無論那一類,都有普通液晶存在的兩個問題,色彩問題通過改進背光(三色led背光)可以接近oled的表現,對比度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動態對比度只是自欺欺人。

四、什么樣的屏幕才是好屏幕

通常是這些指標

亮度(越亮越好,高低可調,高了的好處是在陽光下也能看清楚,一般條件下無需太高,太高還刺眼,所以要可調節)

對比度(越高越好,最好無限大,對比度越好,色彩越鮮明艷麗,oled看起來漂亮,很大程度是對比度的功勞)

色彩區域(理論上色彩區域越大,越接近真實)

多說兩句,本來因為色彩區域大,oled應該有絕對的色彩優勢。

但是,我們看到的圖片絕大多數都是針對72%ntsc色彩區域的顯示設備優化的,這種色域的顯示設備用的最多。把針對72%ntsc色域的圖片放到有100%以上ntsc色域的oled上面,如果色彩管理不做好調整的情況下,反而會失真。本來具有絕對優勢的顯示技術,意味太優秀,反而會偏色。
絕妙的諷刺。

響應時間(這個主要是動態畫面別有脫影,oled有絕對優勢,但是現在普通液晶也足以滿足日常的需要,這個指標不被重視了)

發色數(這個前面解釋過,8位色一般來說足夠,一些高級設備有10位色的只是噱頭,意義不大,理論上10位色過渡更自然)

細膩程度
這個要多說兩句,前面原理說的很清楚了,我們看到的分辨率320*240是76800個點,但是實際上每個點都是三個RGB點構成的,實際有230400個點。為什么p排列有顆粒感,因為,p排列同樣的分辨率少了三分之一的點,只有153600個點。

oled屏幕隨著材料技術,制造工藝的進步也在不斷進步

其實,oled最早是日系廠商的技術,三星只是后來者,但是現在大家知道的都是三星SA,SAP

技術一日千里,不進則退。

但是三星手機自己對色彩的管理很有問題,沒有優化好針對72% ntsc色域的照片在oled上面色彩管理的問題,所以有人反應偏色,其實從技術角度,SAP屏幕是應該有絕對優勢的,只是沒有優化好。

現在炒得很熱的IPS類屏幕,其實因為背光沒優化的關系,色彩還不如前幾年SHARP的一些屏幕。

所謂的SLCD,不過72%的ntsc色域,比一般液晶屏幕耗電,也不如前幾年的SHARP。

TFT其實是個大概念,現在所有屏幕都可以歸到TFT上面,IPS僅僅是TFT里面一類的一小類,這兩個概念是不能對立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發表評論 登錄 | 立即注冊

廠商推薦

  • Microchip視頻專區
  • 使用SAM-IoT Wx v2開發板演示AWS IoT Core應用程序
  • 使用Harmony3加速TCP/IP應用的開發培訓教程
  • 集成高級模擬外設的PIC18F-Q71家族介紹培訓教程
  • 探索PIC16F13145 MCU系列——快速概覽
  • 貿澤電子(Mouser)專區

相關視頻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使用指南  -  站點地圖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電子工程網 © 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69177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攻把受做哭边走边肉楼梯PLAY| 舔丝袜小说| 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深夜福利网站| 一级片aaa| 不卡的在线AV网站| 美女尿口羞羞视频| 亚洲精品AV无码重口另类| 色男人综合| 日本三级网址| 欧美亚洲午夜| 亚洲国产专区| 特级淫片国产免费高清视频|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大全| 成人在线视频免费| 奇米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 亚洲| 四虎在线网址| 日日爽夜夜|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精品专区| 考试考90就可以晚上和老师C|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 色综合 成人|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99久久国产视频| 麻豆AV久久AV盛宴AV| 一级片mp4|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 天天狠狠色综合图片区|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佐藤遥希在线播放一二区| 久久亚洲这里只有精品18| 亚洲野狼综合网站|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桃色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