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發布了備受矚目的報告《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機器人 100:繪制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這份報告不僅詳細描繪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價值鏈分布,還公布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強榜。 在這份報告中,摩根士丹利深入探討了人形機器人在全球的發展狀況、市場潛力、技術挑戰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領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市場潛力巨大,有望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為了更全面地展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整體架構,摩根士丹利精心挑選了100家與人形機器人相關的核心企業,這些企業涵蓋了從半導體、傳感器到整機集成的多個關鍵領域。 在這百強榜中,中國企業的表現尤為亮眼。據統計,共有超過半數的企業來自中國,占比高達56%,而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份額更是達到了63%。這一數據無疑凸顯了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強勁實力和領先地位。特別是在“身體”環節,中國從事集成的企業占比高達45%,顯示出中國在硬件制造和系統集成方面的強大能力。 報告將百強企業劃分為三個主要模塊:大腦(Brain)、身體(Body)和集成商(Integrators)。大腦模塊主要涉及基礎AI模型、數據分析與模擬、視覺軟件與半導體等領域,是實現人形機器人自主功能的關鍵。在這一領域,中國的百度、地平線機器人等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并肩,持續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研發等方面取得突破。 ![]() 身體模塊則專注于提供執行器、傳感器、電線和電池等物理組件,構成人形機器人的“肉體”部分。中國的旭升集團、億緯鋰能、寧德時代等企業在這一領域表現出色,為機器人提供了高質量、高性能的硬件支持。 集成商則是負責生產完整人形機器人的企業,這類公司通常規模較大,擁有較強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在這一領域,中國的廣汽集團、小鵬汽車、比亞迪、小米集團、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成功上榜,顯示出中國在整機集成方面的強大實力。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還指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應用前景廣闊,有望在智能工廠、醫療護理、家庭助理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人形機器人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到2050年,美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可能達到約1萬億美元,而全球市場潛力更大。 然而,報告也提醒業界,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技術瓶頸、倫理問題、法律法規等。因此,各國企業需要在積極應對競爭的同時,關注技術應用的廣泛性與合理性,確保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