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發布了兩項重要規則,旨在進一步加強對先進計算半導體出口的管制,并將多個中國(14家)和新加坡(2家)實體列入實體名單。 其中一項規則是更新對先進計算半導體的出口管制。此次更新涉及對尋求出口某些先進芯片的代工廠和封裝公司實施更為嚴格的許可要求。除非滿足特定條件,如出口到經過批準的集成電路(IC)設計者或封裝在澳門以外的前端制造商,否則這些公司需要獲得BIS的許可才能進行相關活動。這一舉措旨在防止美國先進技術被濫用,并遏制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 此外,BIS還通過加強盡職調查要求,要求代工廠負責核實其芯片沒有流向受限制的實體。這一措施旨在進一步防止未經授權的各方獲取美國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確保技術的安全使用。 與此同時,BIS發布的另一項規則是將16個實體列入實體名單,其中包括14家中國實體和2家新加坡實體。這些實體涉及人工智能等領域,被認為正在按照相關國家的要求實現自主生產先進芯片的目標,對美國及其盟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被列入實體名單的實體將受到更為嚴格的出口管制,限制其獲取和使用美國先進技術的能力。 具體而言,被列入實體名單的中國公司包括算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企業。這些公司在推動中國自主生產先進芯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活動被認為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受到了美國的出口管制。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發布這兩項規則時表示,這些措施旨在確保美國的技術不會被濫用,并遏制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活動。她強調,通過加強出口管制和盡職調查要求,BIS將繼續努力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這一舉措反映出美國在半導體等相關技術領域對中國等國家不斷加強限制的態勢,其背后意圖在半導體產業鏈發展、技術控制等多方面有著不同的指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