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全書在發行了244年后絕版。公司高管表示不得不向數字化時代低頭,大英百科全書的競爭對手是從廣受歡迎的維基百科,現在人們都集中在網上百科全書。最后一版的百科全書是32卷集的2010年版,重量129磅,其中包括對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新條目。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總部位于芝加哥,公司總裁Jorge Cauz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有些人會感到悲傷和懷念。但是現在有一個更好的工具,我們的網站正在不斷更新。“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書架上的百科全書對于人們的生活尤其重要,許多家庭為買到百科全書而按月分期支付。大英百科全書的銷售高峰在1990年,在美國售出12萬,但現在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的收入不到1%。 近年來,互聯網和其巨大的傳播資源造成印刷參考書已幾乎完全消滅了,特別是維基百科,這11年來已經是群眾眼里的權威專家。作為一個免費的在線百科全書,歸功于數以萬計的積極貢獻者編輯,維基百科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主要知識來源,同時還具備一個符合21世紀要求的全面性材料的更新。 連續出版的最古老的英語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的1,395美元已經是較為奢侈的價格,2010年版只售出了8000套,而現在余下的只有4,000套已存儲在倉庫中。 大英百科全書放棄印刷版 徹底數字化是不是靈丹妙藥 中廣網北京3月1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大英百科全書公司宣布,以后將不再發行印刷版百科全書,從此徹底數字化。《大英百科全書》已經存在了244年,如今卻要退出歷史舞臺,讓人不勝唏噓。《大英百科全書》于 1768 年在英國的愛丁堡問世。1768年,英國正處在國王喬治三世的領導下,中國還沉浸在在“康乾盛世”的繁榮里。可想而知,百科全書在當時是一個多么新鮮的玩意兒。 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書》有32冊,重達 129 磅,約合117斤重,除英文版外,也有法文、日文、西班牙等版本,甚至還有兒童版。 《大英百科全書》以知識性、學術性著稱,擁有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等在內的數千名專業咨詢人士。有超過100位編輯為這部百科全書工作。它每兩年修訂一次,售價達到1400美元,合人民幣8870元,如此昂貴的價格,讓人不禁咋舌。 《大英百科全書》的黃金時代是在1990年,那個時候《大英百科全書》銷量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點,在美國共計售出了 12 萬冊。隨后銷量就不斷下滑,到1996年,這一數字下降至4萬套。到了2010 年,《大英百科全書》修訂版更是只賣出了可憐的 8000 套。 在經營過程中,大英百科全書公司也幾經轉手。美國公司20世紀初收購了它并將總部遷至芝加哥。1996年因財務困難,公司以低于估價的價格賣給了一名瑞士的投資者。 面對經營的困境,大英百科全書公司一直在嘗試著改變,首個光盤版《不列顛百科全書》發行于1989年,網絡版始于1994年,現有全球已經發展了1億用戶。 據了解,目前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給其公司帶來的營收比例不到1%。而85% 的收入則來自于銷售關于數學、科學和英語等方面的教材,其余15%的收入來自于數字版的訂閱業務。 所以,終結紙質版 并不是心血來潮的決定。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總裁豪爾赫?考斯曾表示,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電子版《大英百科全書》擁有更大消費群體。此外,電子版的百科全書可以實時更新,而印刷版本在印制時就可能已經過時。 豪爾赫-考斯并不否認放棄擁有悠久歷史的紙質版百科全書時的傷感。但是他認為,這是新時代的“成人禮”。 或許有的人會為此而感到感傷。但是他認為數字版的百科全書,它更容易傳播,多媒體的形式也更為豐富。 雖然傷感,但是考斯表示這個決定并非難以接受,因為公司在多年前就體會到數字出版帶來的壓力,因此一直主動尋求解決方法。他說:“據我所知,我們是唯一一家完成了從傳統媒體到數碼出版轉變的公司。并且,我們的規模仍在擴大,公司處于盈利狀態。公司員工支持主營業務的轉變,并對這一正確決定感到鼓舞。” 目前,《大英百科全書》網站標出的剩余庫存精裝版《大英百科全書》售價為每套1395美元(約合8835元人民幣)。公司稱,銷售目標是將庫存剩余的2010年版4000套售出。作為終結紙質版的紀念,《大英百科全書》網站內容自13日起供網民免費瀏覽一周。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印刷版百科全書的挑戰來自于方方面面。對于讀者來說,只有能夠方便、快捷、準確的查找,才能滿足人們對于的知識需求。所以在這個時代,對很多人來說,花 1400 美元買一套 2010 年版本的百科全書并不明智。它一點都不便宜,它很重,它不方便查閱,它的資料還不一定是最新的…… 印刷版百科全書的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按照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信息與圖書館科學學院的院長所說:印刷版百科全書的消失是一股不可阻擋的趨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傳媒經濟學教授孫利軍也沒有對這個舉動感到驚奇: 孫利軍:在英語初五板期間《大英百科全書》這樣做不是第一次,因為以前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英語辭典以前也只是出電子板,不出紙制板了,《大英百科全書》具有品牌效應,所以它具有新聞價值,被報道的新聞價值,如此而已。 但是問題是,數字化的百科全書,就一定能頑強的生存下去嗎? 有媒體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不用維基百科呢?它免費,可以隨時隨地訪問,查閱方便,而且世界各地的編寫者都在讓它隨時跟上這個時代。盡管有時候不怎么靠譜,但它仍是網絡時代大多數人查閱資料的第一來源。與此同時,各大搜素引擎的存在也是《大英百科全書》必須面對的競爭對手。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介紹,一開始在西方學界還有人小瞧維基百科,并且告誡學生——最好不要引用維基百科里面的內容。但是經過實踐證明,維基百科這種“自由編輯+及時更新”的模式非常成功,而且內容質量不斷提高。 展江:一開始有人還小瞧維基百科,但看樣子維基百科正在取代他們的傳統功能,并且比他們還要厲害。維基百科他那些相關詞條,無論是人物的詞條條還是專業術語名詞,我覺得經過時間來看首先知識是沒有問題,因為存在著一個糾錯的機制,如果有不完備的錯誤,他就有人糾正,自由編輯這種方式還真是挺厲害的,有學者已經研究過了,維基百科詞條的質量已經不亞于大英和百科全書了,對你存在的價值就被它取代了,所以紙版這種方式,印刷周期長不便于更新,也不便于集中人的智慧,這個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除此之外,維基百科有390萬個詞條,《大英百科全書》只有12萬個詞條。《大英百科全書》推出電子版以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維基百科,紙質版百科全書終結之后,這場競爭仍在繼續。不過,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總裁豪爾赫?考斯認為《大英百科全書》的價值在維基百科之上。他說:“論容量,我們比不上維基百科。但是,我們有來自學術界的聲音,編輯過程考究嚴謹,詞條注重考實、寫作精細。” 孫利軍教授也表示,目前《大英百科全書》相比維基百科等網絡平臺,在品牌上還具有權威性的優勢,雖然電子版一年需要70美元的訂閱費,但是它和維基百科針對的客戶群體不同。 孫利軍:至少在目前來看《大英百科全書》還是具有權威性的,跟其他的比如說維基百科、還有谷歌相比具有品牌價值,之所以出電子板而不出紙制板,是因為電子版更可攜帶,可以通過手機、便攜式電腦都可以查,另外就是便于檢索。從目前來看他具有一定的市場,從長遠看我覺得《大英百科全書》跟維基百科,他們雙方都有特點兩者是并存的,就是說以后在使用中可能會出現分眾化的趨勢,以后慢慢的不完全是年輕人為維基百科,而年齡長的人用《大英百科全書》可能就是說更追求知識穩定性的人可能會用《大英百科全書》,而一般的人立刻就想獲得這個時候采購維基百科就行了。 【主持人與嘉賓討論】 主持人:馬上和我們的嘉賓主持老陶來探討一下,首先想問您一下如何看待《大英百科全書》取消印刷板的舉動? 陶躍慶:我覺得這個是紙制印刷在數字媒體時代所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我再舉一個例子2011年美國報紙的廣告收入已經跌到了60年來最低的,僅僅只有207億美元,在60年前1951年的時候廣告量就是195億美元,你還別說隨著美元的貶值所帶來貨幣貶值的因素不考慮在內,這就跟60年前相比報紙廣告跌的量有多大,而且許多的紙制媒體都開始轉向數字版了,像老牌的遠東經濟評論旗下的華爾街日報都開始轉數字版了,所以我覺得《大英百科全書》也必然面臨轉型的過程。 主持人:時代的特性、時代的烙印在很多傳統的媒體和悠久的媒體身上都顯示出了威力。 陶躍慶:特別是現在數字媒體太發達了,上網在電腦上上網手機,你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我們說信息爆炸都不是爆炸了,你就在信息的大海里,就只要想看任何東西都可以找到,我覺得百科全書式的,往往是在17世紀、18世紀、19世紀還可以,因為那個時候基本上通訊的手段非常少,有標準的答案要提供給你,所以才會有《百科全書》式的事物出現,才讓大家知道這是標準的答案,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一個東西,你可以在這里面找到各種各樣的內容,但是現在進入到20世紀開始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之后,這個包羅萬象就在你的電腦屏幕里面,就在你的手機里,標準答案也就不存在一個固定的答案,往是世界的了解過程中不斷的豐富和完善的過程,哪個答案是標準的呢? 主持人:所以問題就是這樣,即使是《大英百科全書》舍棄了紙制板,存在數字版的時候也同樣面對網絡世界不同的競爭,不同的挑戰。 陶躍慶:因為這個挑戰更加嚴峻,你說到的一個東西可能十幾分鐘之后這個世界就變化了,就需要不斷的更新,但是像百科全書這樣由一個編輯部在制作的,更新速度相對來說顯然跟不上世界發展的變化的腳步,像維基百科每一個人都可以更新,變化就能跟的上。 主持人:剛才我們也說了這種媒介的轉變從紙制過渡到數字版可能未必真的能把《大英百科全書》的日子過得風聲水起,因為它的后續的競爭者還是非常強的,他們與網絡的結合與產生產品的這種方式的改變可能對大英百科全書來說是一種完全他們沒有辦法想象的方式。 陶躍慶:因為現在我們在網上如果要查一個什么東西你顯然不需要一定有《大英百科全書》唯一的答案,你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回答,現在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媒體了,有無數的人在回答這個問題,顯然比幾個專家坐在一個書齋里面查找的東西和看到的內容要更多,所以你有很多的選擇。 主持人:專家的選擇也可能只變成某一個方面的權威而不是所有的權威了。 陶躍慶:特別在社會科學領域,自然科學領域是有一個權威性,因為有一個門檻,有一個專業性的問題,那可能他會給你提供比較權威的答案,但是在社會科學領域特別是大家日常所接觸到的知識或者常識來說,其實有無數的答案,你就可以通過網絡隨便你發一條問題上去,你就可以得到無數人給你回答,這個無數人包括世界上各個問題,面對著各個問題,對這個問題不同的理解都能讓你開闊這個視野,無論你是查閱資料還是要得到各方面的信息,還是你要知道某一條知識的確切的來源,你都可以有無數的方式去找到這些答案。 陶躍慶:印一千套一萬套跟印一套五套八套價格是很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對于數字,確實我覺得從我內心來說尤其是我這個年代來說,我看紙制的書籍更習慣,我自己還是現在更多的還是看紙制的書籍包括雜志都可愿意拿紙制的東西來看,我覺得閱讀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陶躍慶:我還是覺得這是一個趨勢,也許我比較老派我這么看,但是我們家的孩子不這么看了,很少會去翻我的書,我以前會翻我父親的書,會去不斷的去買書,現在的孩子除了工具書或者必須要讀書用的書,他很少會去買,在網上會看到很多的內容,但反過來說如果培養對知識的熱情和愛好這確實是一個現在人需要解決的問題,不管是紙制的還是電子版的,你要培養出閱讀的,你要學會閱讀。 主持人:其實關于紙制到電子版之前在節目當中也探討過一次,實體書店的沒落,我就在想哪一天當時節目當中我說過一句話,哪一天或許報紙就會出現一個稀世珍品一樣拿出去拍賣都會很多的錢。 陶躍慶:所以現在我們以前說名書店的消失,實際上我覺得還有一個,為什么廣州有一家書店,它偏重于藝術類的,因為很多藝術類的東西在印到紙上之后,它的清晰度和逼真度使得你用電子呈現出來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這樣一來大家覺得這個地方還是可以來的,再加上除了賣書之外有很多文化的活動,比如說講座,不停的邀請各種各樣的人來開講座,只要能請得到,只要到廣州,還有咖啡可以提供你上網的方式變成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地方了,不僅僅是純粹傳統概念里面書店,所以這樣一來我覺得其實我們所謂的傳統很多東西都是與時俱進的,只是停留在我們這個時代里面是一個傳統,就像我習慣說看紙制媒體一樣,對你們來說未見得那么喜歡看紙制媒體,所以我覺得傳統就是不斷更新和變化的。 主持人:您覺得與時俱進是否會預示著制止媒體的沒落。 陶躍慶:我覺得永遠不會沒落,就像那時候電視出來之后,我們說廣播會沒落一樣,結果現在我們還坐在這兒廣播,還是使勁的說,還是覺得很有生命力的,所以我覺得都會是兼容的,只是兼容的范圍兼容的大小以及兼容的方式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主持人:我就再向從逐漸中國傳統的竹簡書一落一落,那個沉的分量可能比現在的書還要沉重,但是可是也誕生了很多像篆刻,從那一步步開始會永遠銘刻在那一段歷史里面,竹簡淘汰的時候紙制書出現了,羊皮這種都被淘汰掉了,會不會有一天就像在博物館里面一樣,我們看到紙書說,我們曾經用過這個,這樣紙制來傳播我們承載我們的信息,傳播我們的文化,以后的未來科技發展可能信心知識的傳播手段會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快捷越來越方便,全球化的非常普及的迅速。 陶躍慶:就像我們現在討論說紙制書會消失一樣,竹簡書消失了以后會怎么辦,他們可能雖然沒有電臺,他們可能在宮廷里面不斷的在痛心棘手的探討竹簡沒有了怎么辦?所以每一代人都會要與時俱進的往前走,只要是必須的東西,你需要的東西自然會在你的生活當中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