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2年以后,越來越多的新處理器即將到來。英特爾將推出針對PC和服務器的新平臺,ARM將正式宣布64位架構,很多ARM合作伙伴也會推出各種Cortex內核處理器。這些對于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是好消息,我們急迫地希望以同等甚至更低的成本和功耗實現更好的性能。 目前,內核數量,更具體地說CPU內核數量在業界非常重要。增加內核數量可以在避開單內核過熱的情況下提高整體性能。增加內核數量也為產品的對比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基準。 盡管內核數量不能直接轉換成實際系統性能,但絕大多數消費者無力或者也沒興趣理解處理器的技術規格。消費者只需要一種理解產品不同的簡單方法,比如哪款更新或者哪款能在特定價格下提供更高性能。 就這方面來說,簡單的數字確實最利于理解。雙核比單核更好,2GHz比1GHz更好。這樣聽起來或許簡單很多,但In-Stat的消費者調查顯示處理器并不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挑選電子設備時的首要考量,不過它確實有助于比較兩款相近產品。 不幸的是內核數量真的不能反映性能。英特爾在PC處理器上采取重新實現虛擬內核(超線程)的策略代替單純增加內核數量,提供與兩倍物理內核數量同等甚至更好的性能。 德州儀器也在移動設備上采用低性能、高性能內核結合實現更高效的處理器設計。這種組合非常有效,以至于德州儀器的處理器IP授權方ARM也發布了一種名為Big/Little的內核組合策略,能組合指令集兼容的低性能內核和高性能內核,用于未來的半導體合作伙伴。 現在有些內核可以一個頂兩個甚至更多,而且同處理器的內核可以不同(異構),但整個解決方案卻比同構多核更好。困惑么?下面還有更棒的。 GPU內核也邁向多核 目前,只有CPU的內核才會計算內核的數量。只計算CPU的內核數量很不合理,因為現今電子產品中絕大多數的處理器都歸類為片上系統(SoC)解決方案。 單核或多核CPU只是整體設備或處理器性能表現的其中一個功能結構。在圖形用戶界面和高質量多媒體內容繁榮的當今,CPU內核很多時候并不是決定處理器性能或用戶體驗質量最核心的內核。對用戶體驗產生更大影響的是那些處理音頻、視頻和圖形的內核,以及這些內核與處理器其他內核、功能模塊如存儲器的連接方式。 因此今天一款普通的智能手機至少有兩個CPU內核,通常有內核專門處理音頻和視頻,還有幾個GPU內核用于2D和3D圖像處理。此外,每個GPU內核都和數個處理器內核相連,處理器內核中含有數百個著色器(shader)。即使這些內核只含有很小的功能模塊,也可以稱之為內核。 因此,我們數內核應該怎么數?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容易。 處理器廠商最明確也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就是采用業界的衡量標準,為整個處理器或者系統數出最合理的數量,然而這對于消費者也太復雜了。 處理器廠商和設備OEM廠商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他們需要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來進行性能、價值和創新度的方面的溝通。 現在,我們還局限在內核數量和頻率這樣的技術層面上。然而2012年,對每個人來說計算內核數量將會變得更困難也更模糊。我們記得的僅僅是設備的數字代號,沒有實際意義,也沒有辦法進行精確的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