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子工程世界 近日,半導體產能研究業務公司 Knometa Research 公布了截至 2023 年底各國/地區的半導體產能(在工廠所在國家/地區生產的半導體晶圓產品的產量,與總部所在地無關)和未來預測。 報告顯示,截至 2023 年底,韓國的產能占 22.2%,中國臺灣占 22.0%,中國大陸占 19.1%,日本占 13.4%,美國占 11.2%,歐洲占 4.8%。從未來前景來看,中國的份額正在逐步增加,預計到 2026 年,中國將獲得最大的國家/地區份額。另一方面,日本的份額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13.4% 下降到 2026 年的 12.9%。 ![]() 根據每年年底的 200 毫米晶圓當量產能計算得出(資料來源:Knometa Research)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以來,世界各地的新晶圓工廠建設量激增。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繼續下去,因為許多國家正在提供補貼,以吸引本國的半導體制造業,幫助解決新冠大流行期間暴露出的供應鏈問題。預計 2024 年的增長將相對溫和,但 2025 年和 2026 年的新增產能將大幅增長。 全球所有半導體生產地區都在新建工廠。中國也是如此,美國針對中國的半導體法規正試圖遏制中國公司開發和引進先進工藝,但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晶圓產能將繼續增長,主要是在傳統工藝方面,到 2026 年,中國大陸的晶圓產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超過韓國和中國臺灣。 大多數在中國建廠的外國公司,包括三星電子、SK hynix、臺積電和聯電,都獲得了針對中國的半導體法規的部分豁免。中國集成電路晶圓產能的很大一部分來自這些大型外國公司,以及力晶半導體制造公司、德州儀器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和Diodes等。到 2023 年底,中國晶圓產量約占全球晶圓產量的 19%,而其中只有 11%是由中國公司生產的。 目前,這些中國公司的產能也在不斷提高,Knometa 預測,到 2025 年,中國的產能份額將幾乎與主要國家持平,到 2026 年,中國將成為領先國家。 半導體設備支出占世界三分之一 另外,在半導體設備支出方面,2023年,中國大陸占據了全球總額的三分之一。 根據半導體行業組織SEMI的數據,2023年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的銷售額達到了1063億美元,相較于2022年的1076億美元的歷史峰值,略有下降,下降了1.3%。 按照地區劃分,中國大陸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去年在該領域投資了366億美元,增長了29%,占據了全球市場的34.43%。 據了解,中國大陸在汽車等多個領域中大量采用28納米以上的成熟制程半導體,目前已經占據了全球生產能力的29%。 受到美國等國家對于先進設備的出口管制的影響,中國大陸開始擴大對于成熟制程的投資,預計到2027年,成熟制程的產能占比將會達到39%。 據機構統計顯示,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廠商在2023年的產能同比增長了12%,達到了每月760萬片晶圓。預計到2024年,中國大陸將啟動18個項目,產能將同比增長13%,達到每月860萬片晶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