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變革與機遇的時代,國產傳感器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芯”機遇。隨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作為汽車智能化的關鍵部件,傳感器需求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時,隨著國內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國產傳感器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已經具備了與國際品牌同臺競技的實力。 根據納芯微最新發布的2023年業績報告,其傳感器產品營收實現逆勢增長,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6575.36萬元,同比增長49.18%。 納芯微電子市場經理毛懌奇表示:“國產傳感器產業要想真正走向全球,除了需要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品牌建設等方面下足功夫,還需要借整車出口海外的東風,發展一批具有本土乃至全球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加速國產傳感器走向全球的步伐,努力成為全球傳感器行業的中堅力量。” 全球芯片需求激增,積極應對出海挑戰 當前,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已成為驅動汽車芯片增長的兩大核心引擎,全球范圍對芯片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產業政策為芯片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機會,中國企業在研發和生產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技術實力的提升使之能夠制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和高性能芯片產品。 毛懌奇表示,作為汽車芯片供應商,納芯微的目標是成為在汽車電子領域占據領導地位的芯片供應商。在應對當前的出海挑戰方面,首先需要了解客戶端的一些明確需求,根據這些需求不斷提高產品應用的可行性,生產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類型,以此反哺于車廠,進一步擴大或提升整車出口的優勢。 他介紹說,目前納芯微已經在德國、日本、韓國等海外地區構建了銷售團隊,希望通過本土化銷售更好服務本地客戶。同時,納芯微也正積極地與全球Tier 1合作,開發定制化產品,以滿足當前火熱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賽道的需求。 納芯微傳感器產品已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動力總成系統、汽車熱管理系統、域控制系統、車身電子以及智能座艙系統當中。面對出海機會,納芯微也在考慮利用全球化資源來實現全球化經營,通過獨立研發、市場運營來支持一些海外客戶,相當于建立一個獨立運營體系。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 中國芯片企業出海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在于,不僅有本土競爭對手,還面臨全球化市場競爭,甚至還有貿易摩擦等方面的挑戰。納芯微在全球化道路上態度堅定,嘗試才剛剛開始。“我們希望未來通過全球化布局獲得更多競爭優勢,”毛懌奇說。 事實上,傳感器公司和全球Tier 1合作,雙方可以互相賦能,對Tier 1來說,既可以保證供應鏈安全,傳感器公司又可以充分理解本土市場需求,可謂一舉兩得。 拓展汽車市場應用場景,合作把握新機遇 拓展市場應用場景非常關鍵的點,是與合作伙伴一起理解場景需求,一起定義產品,才能把握目前快速增長市場機會。 納芯微的汽車產品是從傳感器起家,最早開發的是壓力傳感器調理芯片,同步布局了溫濕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磁傳感器以及電流、角度檢測產品。 目前,汽車芯片增長最快的兩大核心引擎是電動化和智能化。納芯微的一些傳感器產品已開始應用在智能化領域,比如智能座艙的空調出風口溫濕度傳感器,它可以調節舒適度,提高駕乘人員的舒適性;空調熱管理傳感器可以實現冷媒壓力監測,更好地控制溫度,特別是滿足電池本身對溫度的要求。 此外,底盤應用正在從傳統的真空助力剎車模式轉向One-box線控模式。納芯微的傳感器可以幫助監控剎車力度,助力自動駕駛發展。納芯微還積極助力客戶開發定制化產品,比如納芯微與大陸集團子公司陸博就乘用車關鍵零部件輪速傳感器本土化項目達成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更智能、更安全的汽車技術進步。 在電動化賽道,需要使用DC-DC逆變器、OBC等等,這些高壓供電或大電流供電場景離不開安全性,傳感器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包括磁傳感器的電流檢測、壓力傳感器的電池包熱失控檢測,都可以防止發生意外,保護乘客的安全。 汽車價格戰下的傳感器降本之道 現在,新車發布速度非常快,產品上市時間非常短,價格競爭也很激烈。車廠和零部件廠商并不滿足于芯片公司提供平替產品,他們需要更高性能、更易設計的產品,且希望提供系統級方案。至于芯片,原本用在高端車型的也逐漸普及到中低端車型,傳感器公司如何化解產品降價壓力呢? 毛懌奇認為,現在行業越來越卷,價格變化隨時發生。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逼得芯片廠商無論如何要殺出一條血路。但是在面對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下,不能只一味的跟隨,必須要聚焦行業,貼近市場,快速響應,在深度理解行業應用和客戶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構建差異化的產品競爭力。而這也正是國產芯片公司能為客戶創造的真正價值所在,圍繞應用持續創新,以創新降本,比如原來實現某一個功能可能需要很多外圍器件,通過電路上的一些創新,在實現同等功能的前提下簡化電路。這意味著芯片廠商需要對整個系統應用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根據應用設計出更合適、更簡化的電路。其次,要提升集成化水平。傳統汽車的電子化程度不高,現階段芯片廠商正在把更多外圍器件集成到一個小小的芯片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客戶降本,同時又可以將芯片本身附加值拉高。 拋開設計層面談成本優化,一方面,要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晶圓廠和更加成熟的封裝廠,在滿足客戶要求的前提下,在封裝上進行創新。半導體產業鏈非常長,單靠設計公司去優化成本非常有限,需要與供應鏈,比如從晶圓、封裝、標定層面共同降本,而不是簡單地將各個環節的毛利壓低。 突破MEMS傳感器設計挑戰,實現量產化應用 MEMS傳感器在汽車行業應用非常廣泛,從安全氣囊到剎車系統,再到電子穩定系統都需要MEMS。但是,MEMS制造工藝非常復雜,產品非常多樣化,不同產品需要用不同工藝,同時又受限于專利限制和壟斷。對國內汽車產業來說,如何實現MEMS傳感器量產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毛懌奇認為,實現MEMS量產需要應對一些挑戰。第一,MEMS本身工藝非常獨特,包括微機械加工、表面或體加工、鍵合、封裝等等,需要對這些工藝進行深入研究并掌握,才能確保生產效率和產品性能,比如一致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對汽車產業而言,MEMS研發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自主研發,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設計和優化,而且還要時刻保持對前沿技術動態的關注。比如傳統傳感器內部有多顆芯片,現在逐漸把敏感單元和調理芯片集成到一顆芯片中。 除了技術研發層面,像納芯微這樣的公司是生產外包、晶圓外包的設計公司,更需要關注供應鏈管理,比如傳感器大多是非標器件,其生產制造涉及很多環節,包括產品性能的定制,封裝定制、非標設備的定制以及測試程序定制開發。這往往就需要跟原材料供應商、設備生產商、封裝測試服務商建立很緊密合作關系,以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供應商,所以質量管理體系要可控,必須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來實現MEMS量產,從原材料入庫到產品出廠的每個環節都要進行質量管控,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納芯微在質量管控方面的投入相當大,人員占比也非常高,整個質量管控流程都按照車規行業標準進行。幾年前,納芯微就獲得了TUV萊茵ISO26262的功能安全管理體系ASIL D認證;2023年,也榮獲權威認證測試機構VDE頒發的“優秀質量獎”。 在實現量產時,最核心的環節在于產能提升,小批量生產之后需要保證大批量的穩定生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跟設備廠商、封裝廠商緊密配合,通過生產設備和生產流程的優化來提升效率。 最后一個環節是產品銷售,對于汽車行業,客戶支持和服務非常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能夠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同時還要和客戶保持高度密切的聯系,以確保MEMS傳感器能夠在同質化產品中實現一些差異化競爭,從而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總之,實現MEMS量產,不僅要求廠商具備研發、工藝的基本能力,也需要整個供應鏈持續提升質量和產能,此外,在下游客戶服務方面也需要全面提升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