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500強的職業經理人隊伍中,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朱海的“曝光率”不算太高,但業績卻有目共睹。在他的帶領下,伴隨著中國經濟體的迅速崛起,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業務風生水起,目前在集團內部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中國市場也與成熟的經濟體、新經濟體一道,被這家總部位于法國的電氣與能效巨頭并列為全球三大市場。 2012年,電氣及能效管理行業的市場機遇在哪里?施耐德電氣有哪些新的布局?又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朱海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施耐德電氣未來將重點做好”GO WEST”,”GO IN”,”GO GREEN”,即進軍西部、深挖內需、專注能效管理三方面的工作。如果說施耐德電氣未來在中國將下一盤更大的棋,這三個“GO”顯然是一條線索明晰的棋路。 商機:三部曲 坐在記者面前的朱海溫文爾雅,頗具親和力,但在言談舉止之間,卻又處處透露出一個職業經理人特有的規范、嚴謹。 “中國的GDP增速進入調整期,增長方式將從簡單的量到質發生轉變,從GDP的主要的驅動力來說,出口有可能會受到影響,以后經濟的增長應該依靠發掘可持續增長的內需及提高社會運作和生產效率的投資來進一步促進。”朱海告訴本報。 對施耐德電氣而言,必須從投資和內需這兩大命題中發掘商機。對于施耐德電氣在新的宏觀環境下的機遇,朱海使用了三個詞來加以描述: “GO WEST”,就是要跟上西部大開發的步伐,與西部各地區政府、企業及人民一起探索業務合作、投資與社會發展的機遇與機會。“現在許多人力、人才都大量集中在沿海地區,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到中西部去,去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更好地服務當地的經濟與社會,并為西部培養大量使企業自身與地區得以長足發展的人才資源,將是我們的主要挑戰。”朱海說。 在今年年初的銷售大會上,朱海就提出,要將“實現中西部區域覆蓋及人才儲備培養”作為本年度重點工作,此后,施耐德電氣很快便開始將眾多資源投入到西部,支持西部的業務發展與人力資源建設。 8月份,朱海陪同集團總裁趙國華一行,先后前往西安、武漢、重慶等地,拜會當地政府、企業及合作伙伴,尋求共同發展的機會。此外,施耐德電氣還在西安、武漢設立區域總部,并在西安成立研發中心,以這些中西部中心城市為核心,努力實現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有力覆蓋。 “GO IN”,即深挖內需。內需主要分三塊,一是城鎮化。我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對社會、資源及環境的挑戰是巨大的,同時也會為當地經濟創造許多增長的商機。比如星級大酒店、高檔寫字樓等,正加速向二三線城市滲透,這也使得這些新型的城市必須懂得如何面對新的電力及能源挑戰。施耐德電氣在小至辦公室、家居及各種樓宇設施,大至智慧城市都有全面的能效管理解決方案,希望隨著內需的發展,更為充分地運用這些方案來支持社會經濟的發展。 同時,施耐德電氣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不但面向商業客戶,而且還要更廣泛地服務于尋常百姓的生活,讓更多普通消費者“買得到,買得起”。朱海表示:“施耐德電氣設備盡管在行業里很有名,但不少普通消費者在日常生活(如:家居裝修),往往對施耐德電氣的產品及方案還認知不夠, 或者不能容易接觸并得到我們的產品與服務。” 在朱海看來,這固然在渠道、宣傳上有待提高,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這種業務模式的變化恐怕會給施耐德帶來不小的挑戰。比如,“讓消費者買得到”的同時,也要求施耐德的渠道下沉,布局賣場和超市,組建施工、售后服務等團隊。朱海向本報坦陳:“我們以前一直比較低調,不大關注宣傳,因為我們是專業品牌,專業人士認可就好。但是,現在要讓大眾消費者了解我們的品牌,我們必須花一些力氣來推廣,加大宣傳。” 節能與安全,是施耐德電氣并重的兩大領域。“內需的其中一個重點在于用電安全。中國現在居民住宅的電器,按照我們的安全標準,可能有三分之二的電器設備都應該更換,這才能真正達到國家安全標準規范,從安全性、從產品合格率來看,市場空間很大。” “GO GREEN”,即專注能效管理。“十二五”規劃對單位GDP能耗硬指標的出臺, 以及國家對節能改造項目的大力投入, 使得能效管理市場潛力非常的大;如何通過市場化的機制,通過關注能效管理,既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又讓企業及社會同時在經濟上受益,是企業在依靠國家各級財政補貼外,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挑戰:企業經營的“術”與“道” 未來十年,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會面臨哪些挑戰? 朱海的回答成竹在胸,“首先,要改變跟隨者的戰略,過去是me too,也就是‘你有我也有’,現在要考慮另外的戰略,我怎么能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叫China for China,這句話有人理解為‘在中國,為中國’,而我把它叫做‘中國原創’。” 所謂中國原創,意味著施耐德電氣將研發出更多適用于中國本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多本土化的服務和人才,并使這些產品和服務來自中國,走向世界。現在,由朱海“掌舵”的施耐德電氣中國越來越重視“中國原創”這一理念。 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施耐德電氣面臨的第二大挑戰。 不少企業談及經營之道,津津樂道于產業鏈的整合、研發與融資的協調發展。但朱海認為,這只是企業經營之“術”,而非“道”,百年老店的經營之道,正是保持企業的可持續性。未來十年,施耐德電氣要有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考慮三組關系:第一,企業內部的關系,包括不同部門、級別員工和諧的工作關系,員工如何有效地溝通協作,共同完成公司的目標,為股東創造利益。第二,企業與合作伙伴的關系,如何與企業外部的合作伙伴一并成長,互惠互利,并恪守承諾,長期為對方創造價值。第三,是企業與當地政府及社區的關系,簡單地說是否按章納稅,是否按照有關法規來生產;更深層的是,企業如何全面地回報社會。 大道至簡。如果連最基本的準則都不能保障,如何能做到百年老店?有些行業的負面消息頻出,企業家在追求“術”的同時,遺忘了“道”,舍本逐末,這是最令朱海感慨的事情。 施耐德電氣的第三大挑戰則是如何保持與自然的和諧。朱海說:“我們自己的產品以及我們的供應商,材料不能對環境造成影響,要減排,要對環境友好,從社會獲取資源的時候,對自然的影響要降到最小,同時還要考慮回報社會與自然。” 對于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愿景,朱海有一個夢想,未來,施耐德電氣中國不應滿足于對公司全球業務的貢獻,同時也希望對公司未來的全球業務模式、產品原創有貢獻,希望給全球業務輸送更多的人才。如果中國的人才能夠全方位地參與一個跨國公司的管理,這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是有很大好處的。政府要考慮如何推動這個趨勢更快地發展,那么,中國在世界商貿和產業發展中,將變得更強。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