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B設計中,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安規要求。它們都涉及到PCB上元件之間的安全距離,以確保在元件故障時,不會發生短路或其他安全問題。 爬電距離是指兩個連接的元件之間的距離,通常是通過在兩個元件之間的連接線之間添加足夠的空間來實現的。 電氣間隙是指在PCB板上元件之間的空間距離,通常是通過在元件之間留出足夠的空間來實現的。 電氣間隙要求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即可決定距離。
決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內部零件應先施于10N力,外殼施以30N力,以減少其距離,使確認為最糟情況下,空間距離仍符合規定。 爬電距離要求
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這些距離的合規性。如果實際的爬電距離小于這些要求,可能會導致電火花或電擊等危險情況;如果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爬電距離不夠的情況,可以嘗試進行開槽。 這是增加爬電距離的有效方法,槽的位置和長度需要根據實際應用情況,進行適當的設計和調整。需要注意的是,開槽時不能破壞電路板的其他部分,尤其是不能破壞絕緣層。 1、間距設計原則,一般1mm間距耐壓300v,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間距設置越大越好。 2、開槽時要注意槽的位置、長短是否合適,以滿足爬電距離的要求。 走線要求
1、在設計過程中,要盡量減少線路的長度和彎曲度,以減少電阻和電感。 2、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使用寬導線和大間距來提高可靠性。 3、避免導線交叉或重疊,以防止電磁干擾和熱效應。 4、在需要高頻信號傳輸的情況下,應使用屏蔽電纜或光纖傳輸,以減少干擾。 5、在需要高電流傳輸的情況下,應使用粗導線以減少電阻。 6、在可能發生機械應力的地方,應使用適當的外護套來保護導線。 7、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線路的可維護性,以便于維修和更換元件。 綜上所述,PCB Layout的安規爬電距離和走線設計要求,是確保電路板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遵守相關規范和標準,提高電路板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