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前HR隨筆 現在中國不是芯片產能過剩,而是設計能力不足。我們還要繼續加大半導體制造產能,更要加大半導體設計公司的培育,這是一個產業千載難逢的機會,準入高門檻都沒有了,有產品就容易得到應用,打消創業公司的最大難點。 如果對比圖1和圖2,針對各國半導體產能和各國公司半導體份額,就知道我們這方面差距巨大。2021年,我們半導體產能大概占全球15%份額,超過日本排名第三,更超過美國的12%;到2022因為又有幾個12寸工廠投產了,估計份額還會提升,到今年末,我猜中國大陸可能達到17-18%以上。 ![]() ![]() 但是,到2021年,中國大陸的芯片設計企業在全球才9%,美國則高達68%,甚至中國臺灣也有21%?梢哉f在純芯片設計方面我們離美國距離遙遠。如果看IDM,美國高達47%,韓國占33%,中國才占可憐的1%,明顯他們有巨大優勢。 總體上,中國芯片品牌才占全球份額的4%,但是美國高達54%,韓國有22%。 也就是說,中國芯片制造份額是中國自主設計的芯片份額的近4倍。出現這個原因是中國很多工廠都是外企,比如韓國和日本一些企業的,生產份額按企業模式所在國算歸入相關國家。另外就是我們很多代工廠的很大比例單也來自國外。 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的芯片制造15%,離過剩還遠著,缺單是因為中國芯片設計公司不給力,需要大量的設計公司冒出來才行。而內地7/14nm產能不足也影響了設計公司高端芯片競爭力。 一些人說怕中國芯片產能過剩。這個以前鋼鐵也怕產能過剩,在3億噸時候嚴控,結果現在十多億噸了。不要隨意去阻攔市場經濟自己邏輯。 十多年前,手機怕產能過剩,連華為有一段時間都沒有國內手機牌照,只能出口;結果一些有牌照的公司變成賣配額給一些小公司都有。手機廠牌照放開后,優勝劣汰,中國智能手機產能全球第一,競爭力也第一。 太陽能光伏總有一些專家呼吁限制產能,結果價格大戰,優勝劣汰,現在全產業鏈國產化,因為不國產化或者國產化率低的就意味著成本高和沒有競爭力,企業活下去動力無限。這是全產業鏈國產化非常高比例的領域。 今天也是半導體制造,一些人網友說我們生產線還需要保護,還是以前那種思路;我個人不是很贊成限制或者規劃產能這種模式,就是要大膽放開拼殺,大量安裝生產線。帶動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家進步,優勝劣汰,把老的、低效率的干掉,一直干到歐美日韓和臺灣省的生產線價格和中國大陸一比完全沒有經濟性。全世界都喜歡造中國代工,用中國生產的芯片,物美價廉是全世界都喜歡的。 所以,怎么讓中國芯片物美價廉,很簡單,就是大量復制、大量競爭,打得頭破血流,不要怕我們有的廠家倒閉了怎么辦,太陽能光伏倒閉了多少家,鋼鐵廠倒閉了多少個,手機廠倒閉了多少個?最終還是被中國產業鏈占據了世界最大部分,這就是螺旋式上升的道路。 我們自己產業把老弱病殘卷淘汰后,剩下都是全球競爭力的公司,那時候所向披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