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目前,印度是一個次要參與者,但并非無足輕重。政府已將通過印度半導體使命改變這一狀況作為優先事項; 半導體設計過程是線性的,一個錯誤可能會造成數百萬美元甚至更多的損失; 鑒于廣闊、多樣化的市場提出了多種要求和大量的人才庫,印度是將敏捷方法應用于芯片設計的好地方。 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規模超過 6000 億美元,預計在十年內將突破萬億美元。這幾乎包括我們周圍的一切——消費電子產品、汽車電子產品、計算設備、通信設備、工業電子產品、服務器等等。 半導體產業于20世紀50年代始于美國,1970年代擴展到日本,然后擴展到歐洲、韓國、臺灣、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有趣的是,每個國家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的地位都略有不同。 例如,中國臺灣是臺積電龐大晶圓廠的所在地。日本和韓國以 DRAM 制造起家,并在索尼(日本)和三星(韓國)引領創新方面取得了進步。荷蘭是 ASML 的所在地,該公司為半導體工廠生產機器。Arm 總部位于英國。 目前,印度是一個次要參與者,但并非無足輕重。政府已將通過印度半導體使命改變這一現狀作為首要任務,該使命旨在吸引半導體制造業來到印度。到目前為止,印度的優勢之一是其設計人才。每家主要的半導體公司都在印度設有設計部門,包括德州儀器、英特爾和三星。 敏捷芯片開發案例 我們認為,通過為芯片設計帶來靈活性,印度處于成為半導體設計領域領導者的絕佳地位。從外部來看,敏捷半導體設計聽起來很矛盾,半導體設計過程是線性的,一個錯誤可能會造成數百萬美元甚至更多的損失。 一款新芯片從概念到生產可能需要兩到五年的時間。大多數練習者一想到任何更快的事情都會不寒而栗。 然而,當今快節奏的市場需求意味著有必要通過在流程中引入敏捷性來加快芯片設計速度。盡管具有挑戰性,但這一要求為印度這樣的國家提供了令人興奮的利用機會。 使用民主化 一百多年前,亨利·福特 (Henry Ford) 曾大聲疾呼:“他們可以擁有任何他們想要的 T 型車顏色,只要它是黑色的。” 從那時起,市場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不同的客戶對產品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想象一個簡單的物理產品,如指紋掃描儀或閉路電視攝像機。在印度這樣的國家,客戶的規模大小不一。有些顧客很精明,有些則很精明。其他人則對科技不熟悉。安裝地點的條件各不相同——熱/冷、潮濕/干燥、干凈/骯臟、陽光明媚/陰涼等。有些地方的經濟能力比其他地方高。 然而,市面上的掃描儀和相機型號只有幾種——幾乎沒有定制選項。 假設每種消費電子產品都有數十種型號,然后是每種工業電子產品、每種計算產品等等,這將創造當今市場所需的民主化使用。這意味著對芯片的不同要求有數千種。 瀑布模型 正如水很容易向下流但不能向上流一樣,瀑布模型描述了一個向前推進而不是向后(或迭代)的開發過程。 半導體設計涉及幾個階段: 高層設計 “網表”——將高級設計轉化為可制造設備 硅片上網表的布局(“平面規劃”) 放置和布線 最終布局和簽核 每一步都必須極其勤奮和耐心地完成。此外,它還需要金錢和時間——部分原因是每個步驟的驗證和確認過程。 瀑布流程的問題是,在出現錯誤和需求變化的情況下,回溯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迫使開發周期很長,將上市時間延長到兩到五年。這使得創新變得緩慢。 如果工程師靈光一閃,想出了一種新方法來做某事,他/她必須等待下一個設計周期——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此外,當更新的產品(或子產品)最終投放市場時,客戶的需求可能已經改變! 與軟件相比,我們的產品通過互聯網不斷更新,而不是“舊版本”。對于 Gmail 或 Google Photos 等工具,我們甚至不會問“這是哪個版本?” 老前輩們會記得——情況并非總是如此。在 20 世紀 90 年代,我們購買了 Windows 95、98 和其他 CD 上的軟件。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敏捷方法 敏捷方法是過去二十年流行的一組實踐,主要在軟件工程領域。2001 年《敏捷宣言》提出了四個價值觀作為敏捷方法的核心。他們是: 流程和工具上的個體和交互 工作軟件勝過全面的文檔 客戶協作勝過合同談判 通過遵循計劃來應對變化 這種方法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軟件產品被設計成可以單獨改進的模塊。這些單獨的改進不斷地交付給客戶。這使得從客戶反饋到新功能開發(或錯誤修復)的 TAT(周轉時間)非常低。 在芯片領域,敏捷性意味著并行運行所有設計階段,相互支持。這在模塊化設計中絕對是可能的,因為每個模塊都可以獨立開發。一些組件甚至可能遵循硬件-軟件協同設計方法,允許持續升級,例如移動電話的攝像頭單元。 敏捷和瀑布之間最顯著的區別之一是,在敏捷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都非常重視用戶——他們的需求是什么,他們使用產品的經驗是什么?設計是否符合或增加最終的體驗并滿足每個階段的最終期望?我們需要許多真實的用戶來測試我們的假設,以使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方法取得成功。 印度的優勢 幸運的是,我們擁有廣泛且多樣化的用戶。對于半導體設計師來說,“用戶”是為“最終用戶”購買芯片和構建設備的工程師和程序員。由于最終用戶群體無窮無盡,成千上萬的工程團隊需要各個領域的不同類型的芯片——國防、太空、汽車、電子、廉價電子等。 我們的國家不僅產生了數千個用例,而且還產生了出色的半導體人才。全球一些最聰明、最有經驗的硬件工程師都是印度人,他們在印度的學校和大學學習。 不幸的是,這些工程師中的大多數在半導體服務部門工作,或者作為大型跨國公司較小團隊的一部分。所以,“產品思維”很低。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綜上所述 鑒于廣闊、多樣化的市場提出了多種要求和大量的人才庫,印度是將敏捷方法應用于芯片設計的好地方。這將使我們能夠在芯片領域取得跨越式發展。 工程師必須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首先,他們必須以客戶為中心進行設計。他們需要深入研究客戶的需求。其次,他們必須“擁有”需求/規范,而不是與客戶討價還價或要求他們接受不太理想的產品。 工程師還需要預測未來的需求和不斷變化的技術前景?紤]到所有這些,他們的設計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即敏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