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據媒體援引《華爾街日報》13日報道,Arm將其股票定價為51美元/股,這家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英國芯片設計商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將成2023年最大IPO。按照該價格計算,Arm估值為5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62億元),低于軟銀集團近期以640億美元的估值收購愿景基金持股。此前有媒體報道稱,Arm將把IPO股票發行價定在每股52美元,最高估值可達555億美元。 數據顯示,Arm近四分之一的收入(2023財年數據)來自中國市場,其在中國的業務是通過一家本地公司——Arm中國(Arm China,安謀科技)來運營的。Arm中國擁有向中國市場上的客戶授予芯片設計知識產權的獨家權利,其客戶包括華為、小米、OPPO等智能手機制造商。全世界70%的人都在使用裝有Arm架構芯片的手機。 Arm在招股書中寫道:“如果我們未能維持來自中國的收入,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或在中國新業務領域難以開拓,可能會對經營業績和競爭地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投資者擔心Arm的營收會出現問題。Arm還稱,三星、谷歌、蘋果、英偉達、英特爾將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其中,與此同時,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對Arm是否進行投資,公司仍在評估中。 值得一提的是,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于2016年斥資320億美元收購了Arm。據接近孫正義的人士透露,孫正義的想法是,Arm在美股開始交易時的估值可能不如上市本身重要。 將于9月14日周四開始交易 9月13日周三,Arm將IPO股票發行價定在每股51美元,Arm股票將于9月14日周四開始交易。 本周早些時候,Arm將初始定價范圍設定為每股47至51美元,為其母公司軟銀可以籌集至多49億美元的資金。51美元的定價,意味著Arm上市時的估值在完全稀釋后將高達545億美元。這低于軟銀集團前段時間給出的640億美元估值,當時該公司按照這一估值收購了其愿景基金持有的Arm股份。 周三早些時候,另有媒體稱,Arm的IPO定價為52美元,高于指導區間。按照每股52美元的價格計算,Arm完全稀釋后的估值為555億美元。之后,該媒體將Arm的IPO定價修正為51美元。 上周五,據媒體援引參與Arm路演的銀行家稱,Arm美國IPO或帶來超過五倍的超額認購,這家英國芯片設計公司預計人工智能熱潮將推動公司收入在未來加速增長。 由于面臨智能手機行業放緩等多重風險,投資者擔心Arm最近一個季度的業績會有所下降。但Arm的投資顧問表示,“投資者對價格的敏感性不大”,其中許多人由于Arm被納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而被動買入該股票。 Arm的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今年停滯不前,但該公司希望從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客戶那里獲得增長,盡管Arm在構建為ChatGPT和其他生成式AI提供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技術中只發揮了外圍作用。 Arm在招股書中表示,全球超99%的智能手機均使用Arm架構芯片,產品覆蓋全球約70%人口。從高通到聯發科,再到蘋果和三星等,一大批芯片設計廠商都依賴ARM的架構,僅2023年,基于Arm架構的芯片出貨量就達到306億顆。 不過,受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不景氣影響,Arm近一年的財務表現并不理想。數據顯示,2021財年至2023財年,Arm年收入分別為20.27億美元、27.03億美元、26.79億美元;凈利潤則分別為3.88億美元、5.49億美元、5.24億美元。 Arm的營收和凈利在2023財年出現下滑,而這種下滑趨勢仍在持續。截至6月30日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Arm收入同比下滑2.5%至6.75億美元,凈利潤也從上一財年的2.25億美元降至1.05億美元,同比下滑過半。 Arm CEO Rene Haas在一段推介視頻中表示:“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而且一切AI都在Arm的軟件上運行。我們的機會是無限的,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全球的計算需求是無法滿足的。” Arm會是下一個英偉達嗎? 據北京商報9月6日報道,在路演視頻中,英偉達CEO黃仁勛的出現引發關注。2020年,英偉達曾計劃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但遭到美國和英國監管機構的反對,兩家公司于2022年放棄了交易。 收購的失敗沒有阻止黃仁勛在Arm視頻路演中表達對Arm的認可。黃仁勛表示,英偉達的新型Grace Hopper AI“超級芯片”“如果沒有Arm的架構、Arm CPU令人難以置信的性能和商業模式,就不可能實現”。 除了英偉達之外,聯發科高管也現身Arm路演視頻。這反映了Arm芯片架構的重要性,這些架構被越來越多地用于數據中心服務器、消費設備和工業產品芯片的設計。而從歷史上看,英特爾芯片在數據中心服務器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作為芯片業繞不過的大山,Arm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全球科技領域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官網資料顯示,包括蘋果iPhone以及安卓機在內,全球95%的智能手機都采用了Arm架構。但在消費者中Arm的知名度并不高,且利潤也沒有想象的樂觀。 2021-2023財年,Arm年收入分別為20.27億美元、27.03億美元和26.79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3.88億美元、5.49億美元、5.24億美元。從收入構成來看,Arm的賺錢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許可證賺錢(占比總收入為40%);另一個則是利用專利使用費賺錢(占比總收入60%)。 作為一家只設計芯片而從不自己造芯片的公司,Arm允許其他廠商在取得授權后的指令集內進行新的設計和再開發。公司創始人之一麥克·穆勒(Mike Muller)對ARM的定性是:“我們就是要繪制發動機的圖紙,然后把這些圖紙賣出去。” Arm的收費方式有三種:收取Arm架構和IP授權費;在每顆芯片的售價基礎上,按照一定比例“抽成”(約1%至2%),即收取版稅;通過軟件服務來收費。為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Arm獨辟蹊徑還想直接向硬件設備制造商收費,而不僅僅是向芯片制造商收取許可費和特許權使用費。 據北京商報報道,芯片專家步日欣對記者表示,Arm處于芯片的上游,主要經營模式是通過設計IP,包括指令集構架、微處理器、圖形核心、互聯構架,然后授權給芯片廠商,幫助后者更快捷地設計芯片。因此,Arm的收費對象是芯片,而不是終端的手機。對比其他高科技企業,把自己的專利授權給硬件企業使用時,它們的產品定價都是針對終端產品收費,收取的費用普遍要遠遠高于Arm。 Arm除了嘗試提高授權費的價格外,還一直在努力開拓新增長源,除了向智能手機廠商出售授權外,也在向云計算、汽車市場拓展,其云計算廠商客戶就有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AI軍備競賽的壓力下,各大云計算公司都在努力擴大AI算力,越來越多地將投資轉移到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芯片。亞馬遜、谷歌、微軟都在日夜兼程地各自研發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 Arm估計,如今自己在價值180億美元的云處理器市場占有10%的份額,略高于2020年的7%,并且預計這個市場在未來幾年將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實現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