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新增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遴選出了一批代表著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最高水平的雙跨平臺,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雪浪云”)打造的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入選。 圖說 2023年新增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 2017年,雪浪小鎮在無錫太湖新城啟動建設,作為物聯網示范小鎮,致力于促進制造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創新,推動制造業數字化進程,助力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雪浪云作為無錫經開區雪浪小鎮孵化的第一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此次入選,不僅是對雪浪云五年來沉淀出的平臺實力最權威的認可,更是對雪浪云產品、技術、服務以及品牌發展和影響等方面綜合實力的充分肯定。 圖說 雪浪小鎮、雪浪云 天生自帶“制造”基因,運營成果豐碩 雪浪云由阿里云工業大腦創始人王峰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智能制造聯盟主席、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楊華勇團隊創建,自主創新研發 “工業數據+工業機理”驅動的智能制造數字底座-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雪浪OS),基于“數字底座+工具箱+工業 APP/軟件”的模式,打造了多學科聯合仿真與協同設計優化系統、智能試驗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離散虛擬制造與實時優化系統、流程模擬與實時優化系統、新一代工業知識引擎系統五大新工業軟件和系統性解決方案。 目前,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在設計與生產的工藝、運維的機理領域,通過數據來融合建模仿真與AI優化,打造新型工業APP與工業軟件。已成功覆蓋22個行業9大領域,獲批發明專利和軟著百余項,成功服務全球數百家制造業企業。在王堅、楊華勇等院士的親自參與指導下,參與國家重點專項,將工業知識封裝成數字化工具箱,加速制造業的創新與發展有力推動了制造業在數字空間的變革與升級。 技術創新能力強,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一直以來,制造業的數字化因多學科多領域交叉,涉及鏈路長,創新突破極其困難,而工業知識與工業數據、計算和AI的融合更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層的技術難點。針對以上問題,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融合工業知識,并行計算,分布式存儲,虛擬化,工業通信協議等上百種技術,在平臺技術創新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 圖說 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架構 從“工程機械皇冠上的明珠”盾構機產業出發到各行各業,平臺賦能成效顯著 從工程機械開始, 雪浪云的數字化能力與經驗在一次次實戰中不斷積累增強,逐步邁進航空航天、煤炭能源等多個領域,聚焦在設計與生產的工藝、運維的機理領域,通過數據來融合建模仿真與AI優化,打造新型工業APP與工業軟件。 圖說 雪浪云聚焦領域 面向機械行業,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工程機械、動力裝備等3個細分行業方向上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維服務、運營管理4大領域。如在大型裝備企業,基于雪浪盾構大腦打造高端復雜裝備設計/制造/運維一體化新型工業軟件,積累了萬億條數據,沉淀了百余個可以解決細分領域問題的工業APP,解決了設計制造協同難題,突破了掘進效率和壽命瓶頸,給每一臺國產盾構裝上了“中國心”; 面向航空航天領域,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民用客機、軍用飛機、航空發動機等4個細分行業方向上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維服務、運營管理4大領域。如在大飛機企業,基于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實物飛機的數字孿生體,使在交付一架物理飛機的同時交付一架數字飛機,而這種模式也被應用到了國產大飛機全產業鏈數字化裝配中; 面向煤炭行業,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煤炭開采、加工、清潔高效利用3個細分行業,落地運營管理、安全生產、質量管控、節能減排等4個領域。如在煤炭企業,雪浪數字礦山智能感知中樞通過有效激發算力、解放人力,協同客戶將傳統的依靠人力的風險管控,變為依靠數據和模型的風險事前及時預警、事中聯動處置、事后回溯分析,有效實現管理效率提升,安全事故率降低,精煤回收率提升和能耗節約。 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基石,開啟“雙跨”進階之路 從大企業的協同創新,到中小企業的聯動創新。從高端裝備制造開始,雪浪云開啟了“雙跨”進階之路,走出了一條以龍頭企業拉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持續為企業、園區、政府等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雪浪云與浙江大學高端裝備院、國家流程制造智能調控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深度協共創,與國內30多所知名高校進行科研、育人、實踐等的深度合作,觸達學生逾30萬人,不僅將雪浪研發的新工業軟件作為國產化替代進行新型教學與實驗,更大大加速了高校的知識孵化與市場價值的釋放。 圖說 產學研深度協同 “從制造業中來,到制造業中去”,雪浪云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站在新的起點,雪浪云將積極發揮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以 “工業數據+工業機理”驅動的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撐,借助雪浪OS“底座+工具箱+工業軟件”三層架構,形成一批價值高、可復制性強的創新解決方案和應用案例,讓更多系統性解決方案在制造業企業的場景中落地生根,在踐行“從制造業中來,到制造業中去”永恒路線的同時,積極服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做出卓越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