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與防御、加密與解密、測繪與反測繪是網絡空間中不斷上演的博弈故事,也是網絡安全的永恒話題,不斷促使網絡空間安全在動態平衡中向前發展。網絡空間測繪是網絡空間摸清家底的主要手段,對攻防都具有重要意義。從防御的角度,特別是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來說,網絡空間反測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也是網絡空間博弈中搶占先機的關鍵能力。 在4月底舉辦的“CICC網絡空間測繪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網絡空間測繪與反測繪技術論壇”上,盛邦安全董事長權小文做了網絡空間反測繪技術實踐的專題報告,展現了網絡空間測繪與反測繪的現狀,并分享了盛邦安全近年來在該領域的相關技術研究與實踐。 盛邦安全董事長權小文發表主題演講 暴露面激增令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面臨巨大挑戰 隨著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網絡空間泛化”使企業數字資產數量和類型激增;另一方面,隨著物聯網的逐步普及、工控系統的廣泛互聯,直接暴露在網絡空間中的聯網設備數量大幅增加,這讓我們所面臨的網絡安全現狀更加復雜多變。 新興技術與產業加速融合的同時,軟硬件更新、設計匱乏以及建設周期長等問題仍然存在,暴露面的激增令我國互聯網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面臨巨大挑戰。權小文談到,截止到2023年3月底,IPv4和IPv6的暴露面資產總數達到33億個,其中脆弱性目標占比約為3.5%,可滲透利用目標占比0.027%左右,且呈上升趨勢。 “隨著網絡空間暴露面資產的快速增長以及網絡空間測繪技術的不斷精進,不法分子將有更多可乘之機對我國關基設施發動攻擊,特別是隨著我國開放程度不斷擴大,應對這一風險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權小文強調,“我們需要強化網絡空間反測繪技術的應用,以便在網絡空間博弈中占據更多主動權。” 構建網絡空間反測繪能力,筑牢安全的護城河 權小文指出,目前全球測繪源平臺在五十余個國家存在部署探測和掃描節點,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北美洲等二十余個國家,持續不斷地對互聯網進行掃描和探測。隨著網絡空間測繪技術的不斷精進,這些網絡空間測繪平臺的探測掃描更具有針對性,采取更加多樣化的探測掃描策略,短時間內針對同網段或同網絡目標更離散化,探測方法則更加精細化。 權小文談到,網絡空間反測繪技術依賴于禁探測、指紋混淆、誘騙擾亂、偽裝隱匿、網絡隱遁等關鍵能力。其中,反探測是網絡空間反測繪的核心,它能夠基于IP地理位置庫、掃描器指紋庫、探測指紋庫、爬蟲指紋庫以及流量行為分析、自學習建模等核心技術,精準感知非法請求、非法網絡測量、測繪以及非法探測行為,從而達到阻斷泄露風險和提升網絡空間防控預警能力的目的。 近年來,為解決家底不清、風險不明等問題,盛邦安全在網絡空間地圖領域持續探索,聯合業界專家、用戶共同開展創新應用實踐,并形成了以網絡空間地圖為核心的一系列產品與技術能力,其中網絡空間反測繪是重要的能力之一。其主要針對竊取網絡關鍵信息、威脅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測繪行為,結合反探測、欺騙響應、指紋混淆、誘騙擾亂、對抗大數據等多項關鍵技術,基于異常行為分析、關聯上下文分析等大數據分析模型,減少關鍵信息資產在網絡空間中的暴露點和暴露面,實現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空間設備、網絡、協議、服務以及應用等關鍵資源的隱匿和保護。 據悉,在近期舉辦的CICC網絡空間測繪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網絡空間測繪與反測繪技術論壇中,國內首個網絡空間測繪領域的專業組織——CICC網絡空間測繪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對于促進網絡空間測繪技術的研究與發展,加強國內各有關單位、專家學者開展技術交流和創新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盛邦安全作為專委會掛靠單位協辦此次會議,盛邦安全董事長權小文被選舉為網絡空間測繪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