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前幾年全球供應鏈問題導致歐盟芯片短缺,以及美國開始的逆全球化操作,讓歐盟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歐盟官方甚至直言,在復雜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半導體價值鏈對數量非常有限的行為者極端依賴。顯然,歐盟對于自身半導體供應鏈過于依賴其他經濟體的現在,表達了擔心,想要消除這份擔憂,歐盟不得不更多的依賴自己。 為此,歐盟在2022年2月份,公布《歐洲芯片法案》用以減少歐盟對美國和亞洲半導體的依賴。并且歐盟委員會還計劃一項43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用以吸引全球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在歐盟建廠。 對于這些資金的規(guī)劃,其中110億歐元公共資金,將用于支持具有技術領導力的企業(yè)提升研發(fā)、設計和生產能力;并建立總規(guī)模20億歐元的“芯片基金”,以股本投資方式支持初創(chuàng)企業(yè)、規(guī)模級企業(yè)發(fā)展。 2021年,歐盟曾推出了一項2030年歐洲數字化羅盤規(guī)劃(Digital Compass),歐洲芯片法案,便是羅盤規(guī)劃的進一步細化。 不過按照歐盟的立法流程,該項決議需要在今年的歐洲議會上通過才算正式生效。有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國家和相關議員將于4月18日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舉行的歐洲會議上,就《芯片法案》的資金細節(jié)進行詳細探討。 會議討論的重點是4億歐元(約合30億人民幣)的資金缺口,但歐盟行政部分已經設法提供了其中的大部分資金。知情人士提到,盡管歐盟委員會最初只是提議資助尖端芯片廠,但歐盟政府和立法委員已經將范圍擴大到整個產業(yè)鏈,包括成熟芯片的研究與設計相關設施。 該法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歐洲芯片倡議,倡議中提到,將使用資金資助培養(yǎng)先進芯片設計能力、尖端芯片新的試驗線、創(chuàng)建能力中心網絡等,還可以讓歐盟半導體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yè)獲得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芯片法案中特別提到,要實現“從實驗室到晶圓廠”的知識轉移,并確保歐盟成為“創(chuàng)新下游市場的技術領導者”。其中一個重要的量化標準,便是將目前的芯片全球供應量從不足10%,到2030年提升至20%,也就是說到2030年歐盟的芯片出貨量份額將占到全球的20%。 除了輔助歐盟的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法案對于其他方面也做了一些補充,如法案中還包括監(jiān)測歐盟芯片出口機制,可以在危機時期控制芯片出口,強調加強歐盟在芯片領域的研發(fā)能力,允許國家支持建設芯片生產設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