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剛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不清楚情況,認為有100萬就能夠將數字人做得很好,然而這只是制作成本,后期的運營成本是這個的好幾倍。 某從業者估算,假如建模花100萬,另外至少再放800萬準備去“用它”。而所謂的“用它”就是讓其動起來,比如數字人的語音表達、面部表情、動作生成等,都需要AI驅動,這是投入的大頭。 舉個例子,有一家銀行,對方希望打造一款數字人。最早先與某元宇宙數字整合營銷服務商進行合作,合作項目分別是數字人本身費用、短視頻費用、直播費用以及元宇宙空間。 其中用數字人搞了一場脫口秀直播,涉及到場地、真人演員、軟硬件的動捕設備、演播室系統等。除開這些本身成本之外,提供服務方還需要從中賺到利潤。結果,合作僅半年,就已經花費了三四百萬。 再以音美妝達人“柳夜熙”為例,據其制作企業創壹科技CEO梁子康此前介紹,“柳夜熙”僅制作投入就在百萬元級別,而第一條“柳夜熙”的短視頻成本約幾十萬元。超寫實虛擬人視頻每秒的成本都在萬元區間。 此外,虛擬數字人還需要技術驅動,傳統通過真人驅動的模式,需要穿動作捕捉服才能達到對虛擬人的微表情控制。而僅一套專業動捕服就需要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的投入,同時需要十幾個人的團隊進行維護,穿這套動捕服,再加上頭盔的校準都需要一個小時。打造“柳夜熙”,最難的地方的確在于如何去構建它的世界觀,因為世界觀才能輔助數字人完成精神價值。“柳夜熙”找到的突破口是,定位2.5次元、國風美妝、以捉妖師來和元宇宙的劇情做貼合。 “柳夜熙”這類內容的一條3-5分鐘的視頻背后,有相當多的人力支撐。“柳夜熙”的整個創意團隊目前大概140號人,但實際在“柳夜熙”的制作拍攝過程中,整體一個作品的參與人員會在200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