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消費電子、工業、汽車以及通訊這幾大板塊共同撐起了半導體產業的一大片天,但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如今在半導體的終端市場中幾乎就只剩下新能源市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枝獨秀。過去兩年多的爆發式增長之后,元器件庫存增加,下游需求開始減弱,消費電子進入蟄伏期。而備受矚目的MCU,也遇到了一些新變化。 消費向左,汽車向右 從營收來看,經歷了兩年時間的高速成長之后,步入2022年之后國產MCU企業的營收開始下滑,包括兆易創新、中穎電子、國民技術以及芯海科技在內的幾家國產MCU企業的營收都在環比下降。 縱觀整個2022年的營收,從目前各家企業披露的業績預告來看,中穎電子全年的營收在3.6~3.8億元之間,同比變動-2.9~2.5%;國民技術凈虧損2300萬元至3300萬元,由盈轉虧;扣非凈虧損1.05億元至1.15億元,原因是集成電路下游市場需求階段性萎縮,產品銷售價格承壓,導致集成電路業務銷售收入和毛利同比下降;芯海科技2022年的凈利潤為1100萬元,同比下降88.50%左右。兆易創新雖還未公布全年營收區間,但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7.69億元,同比+6.94%,營收增速放緩。 ![]() 與消費市場的低迷相對應的是汽車市場的火爆。從Infineon最新的財報可以看出,其2022年來自車用MCU的營收為15.73億美元,同比增長88%;NXP來自汽車的營收為68.8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且NXP在財報中提及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迅猛,其在中的汽車芯片訂單存在積壓情況。此外,Renesas來自汽車的營收為49.35億美元,同比增長42.93%。 從國內市場來看,根據四維圖新在投資者平臺的表示,其下屬子公司杰發科的MCU經營良好,截止到2022年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近3倍。作為黃金賽道,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國產MCU企業在加速布局車規級MCU。 擁抱新能源紅利,國產車規級MCU加速 國產MCU企業此前的賽道主要是以消費電子為主,在車規級MCU領域布局不多。但進入2020年下半年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對車用MCU的需求也急速增加。 一方面是受到需求爆發的因素,國產企業加速布局車規級MCU,僅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就有將近20家企業推出了車規級MCU產品,有些已經通過認證,有些還在認證之中,另有少部分企業的車規級MCU產品已經上車。 ![]() 除了需求爆發導致的車用MCU供不應求為本土MCU企業帶來了發展之外,國產替代也為國產車用MCU發展提供了契機。 國內車企開始主動接觸國產MCU企業,尤其是那些具有量產能力的MCU企業。一方面是為了保障供應鏈安全,提升新能源汽車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也是在產能緊缺的大背景下鎖定部分產能,對以NXP和Renesas為主的供應體系進行一個補充。 而對于國產MCU企業來說,此時是進入車用MCU市場的黃金窗口期,同時,也是開拓第二增長曲線。 多因素交織,短期需盡力,長期有壓力 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車企也在紛紛轉型。將目光從長期拉回至當下的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速也許將會放緩。 過去兩年,新能源汽車進入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是688.7萬輛,比2021年的352.1萬輛增加了336.6萬輛,幾乎翻了一番。但爆發式增長必然只是短暫的,之后增速會放緩。 最近中汽協對于2023年的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預計是900萬輛,與2022年相比增加了210萬輛,增量低于2022年。 終端市場增量的放緩,也意味著上游半導體的需求也會放緩,供需失衡的問題也許將會得以解決。對于國產車用MCU的短期發展來說,2023年將會十分關鍵,因為黃金窗口期正在關上,能夠順利量產,并通過認證進入車企的供應鏈,就意味著跨入了車用MCU市場的大門,如果沒有量產或者沒有進入車企的供應鏈,未來的難度會比如今更大。 再從車用MCU的短期與長期來,短期內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的過渡,智能化的提升使得單車MCU用量提升。此外,用戶對舒適度的要求也會提升MCU用量。 從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也正在發生的變化,域和域控制器推動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由分布式到集中式發展,主機廠正在加速布局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這種趨勢之下,汽車中的多個功能進行集成,從而縮減MCU的用量。另一方面,對于MCU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包括Infineon、NXP等一眾國際MCU大廠正在將MCU從此前的40nm制程提升到28nm及以下。 狂沙吹盡,猶在場中才是金 2021年前后是國產半導體的黃金時代,更是初創企業的黃金時代。產能緊缺,半導體國產化,新能源汽車爆發,幾大因素引爆資本市場,同時也為半導體帶來了大量熱錢,許多初創半導體企業先后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但對于MCU產業來說,這并不是一個想象力巨大的千億賽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產業本身已經十分成熟,市場格局固定,最終能突圍而出者必定寥寥。 如今,產能緊缺的潮水褪去,消費市場需求萎靡,終端廠商在努力去庫存。2023年MCU市場正式進入大浪淘沙的時代,對于那些還沒有批量出貨能力以及穩定客戶的企業來說,也許最后就成為了時代的泥沙。最終能留下來的企業,依然要繼續面對激烈競爭,沒有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