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的一種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經網絡架構,也是GPT-3.5架構。 這是一種用于處理序列數據的模型,擁有語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它會通過連接大量的語料庫來訓練模型,這些語料庫包含真實世界中的對話。這使得ChatGPT具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根據聊天上下文進行互動的能力,做到與真正人類幾乎無異的聊天場景進行交流。 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一經上線,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短短5天時間,注冊用戶數超過100萬。上線兩個月,月活用戶接近1億。ChatGPT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引爆全球,原因在于其不僅能流暢地與用戶對話,甚至還能寫詩、撰文、編碼。 ChatGPT的應用情況如何呢?一項調查顯示,截止2023年1月,美國89%的大學生都用ChatGPT做作業。2023年2月4日消息,以色列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Isaac Herzog)周三發表了部分由人工智能撰寫的演講,成為首位公開使用ChatGPT的世界領導人。 在ChatGPT大受歡迎的背景下,今年2月2日,OpenAI發布了ChatGPT的試點訂閱計劃——ChatGPT Plus。ChatGPT Plus將以每月20美元的價格提供,訂閱者可獲得比免費版本更穩定、更快的服務,及嘗試新功能和優化的優先權。這也被認為將加速人工智能的商業化。 同樣在2月2日,微軟官方公告表示,公司旗下所有產品將全線整合ChatGPT,除了此前宣布的搜索引擎必應(Bing)、Office之外,微軟還計劃將在云計算平臺Azure中整合ChatGPT,Azure的OpenAI服務將允許開發者訪問AI模型。 微軟或許早早就看中了OpenAI的未來價值。早在2019年,微軟就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雙方達成協議合作開發“通用人工智能”,同時微軟獲得將OpenAI的部分技術商業化的權限。今年1月,微軟又表示,將向OpenAI投資數十億美元。 面對微軟在搜索引擎中引入ChatGPT,谷歌、百度均有動作。2023年2月6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宣布將推出聊天機器人“巴德(Bard)”,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與最近大火的微軟公司的ChatGPT一較高下。 谷歌首席執行官孫達爾·皮柴當天在博客上介紹,“巴德”起初僅供一些測試人員使用,之后再大范圍推廣。據美媒報道,“巴德”能用“簡單到連孩子也能理解的語言”解釋較復雜主題,比如外太空探索發現。它還可以執行更為日常的任務,比如為策劃聚會提供建議或根據冰箱內剩余食材建議午餐內容。 對標微軟公司近日大出風頭的ChatGPT,暫不清楚“巴德”有哪些競爭優勢。不過,按照孫達爾·皮柴的說法,“巴德”能夠利用互聯網上的最新信息“提供新鮮、高質量的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