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一臺汽車里總共配備三個后視鏡,他們分別是左、中、右三個后視鏡,左右的兩個后視鏡位于車頭兩側,中間的后視鏡位于車頂處。通過觀察后視鏡,駕駛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汽車周圍情況,保證行車安全。 而電子后視鏡則是使用攝像頭和顯示器,替代了光學鏡片。電子后視鏡主要分為電子內后視鏡和電子外后視鏡,其中電子內后視鏡常被稱為流媒體后視鏡,電子外后視鏡則一般用電子后視鏡(CMS)直接指代。 就電子內后視鏡而言,即流媒體后視鏡,是將車內后視鏡變成一個實時后方路況顯示屏,通過高清的外置后視攝像頭對車輛后方的實時路況進行拍攝,后視鏡以屏幕代替傳統鏡面將圖像呈現出來。 早在2016年,搭載了流媒體后視鏡的凱迪拉克XT5就登陸了中國乘用車市場,隨后搭載了流媒體后視鏡的長城WEY、通用別克、一汽(紅旗、奔騰)等品牌也相繼上市。不過從現階段來看,流媒體后視鏡市場仍然處于培育期,整體滲透率還較低。流媒體后視鏡設計難度較大,相對傳統后視鏡成本較高,現階段主要搭載在高端車型上。 相對而言,電子外后視鏡走得更為謹慎,上車比較慢。2015年,ISO發布了電子后視鏡標準;2016年6月,聯合國發布UN-R46法規的最新修正正式生效,該修正本是首個允許在乘用車和商用車輛中使用CMS替代后視鏡的法規。隨后歐洲、日本、韓國、印度等地開始陸續推出了搭載電子外后視鏡的車型。2018年,雷克薩斯發布了全球首款搭載電子外后視鏡的量產車。隨后不少車企紛紛加入該賽道,一時之間,電子后視鏡被認為是新風口。 雖然此前我國關于電子后視鏡的法規沒有完全確立,不過早在2018年12月,國內就開始了電子后視鏡國家標準的修訂,并于2020年6月發布了征求意見稿。因此有車企已經開始了相關布局,包括威馬、小鵬、嵐圖等,只待風口后迅速跟上。 相比于傳統光學后視鏡,電子后視鏡具有很多明顯的優勢:1、視野更寬闊。電子后視鏡改變了傳統光學后視鏡受限于鏡面曲率、形狀、大小、角度等因素造成的視野限制,通過不同的傳感器、攝像頭,駕駛員可以獲得更多影像,保證車輛行駛和其他道路參與者的安全。 受環境影響小。傳統光學后視鏡主要通過鏡面反射來實現視野的擴大,如果遇到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駕駛員的視野通常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而電子后視鏡可以通過硬件和軟件,消除這些環境影響,保證駕駛員的視野不受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