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11月27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11月21日刊發題為《從鐵基秩序到硅基秩序》的文章,作者是西條都夫。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經濟學家克里斯·米勒所著的《芯片戰爭》一書的第一章取名“從鐵到硅”。二戰中,鐵的產能決定了各國進行戰爭的能力,美國因此打敗了日本和德國。之后的美蘇延續了核平衡態勢,但從1990年的海灣戰爭開始,半導體的使用開始讓這種平衡不復存在。 即使兩大陣營擁有相同火力,如果在使導彈命中目標的制導能力上拉開了差距,平衡也將變為不平衡。烏克蘭的現狀凸顯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硅基戰場上握有巨大優勢的現實。 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的麥肯錫日本副合伙人土谷大指出:“從2016年前后開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得類似于戰斗機器人這樣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LAWS)逐漸走入現實,半導體的戰略價值也已經今非昔比。” 據米勒說,半導體行業的特點就是高壟斷性。比方說在存儲器領域,韓國的兩家企業占據了全球市場44%的份額,處理器運算能力的37%則由長于精密加工的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等企業貢獻。 在量產先進半導體方面不可或缺的制造設備市場,執牛耳的是荷蘭阿斯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東京電子等五家日美歐企業。高端半導體的設計軟件更是幾乎被美國壟斷。 也就是說,價值鏈上的各個要沖上都存在咽喉點,如果堵塞這些咽喉點,就能夠截斷一個國家技術上的糧道。 就在半導體對世界秩序產生無法忽視的巨大作用的當下,日本也不能輕言放棄。富士通為“富岳”超算研發的專用處理器“A64FX”就兼具高性能與低耗電的優勢。“富岳”之所以能夠在全球超算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其處理器的優秀設計功不可沒。 A64FX系統的研發團隊牽頭人草野義博就表示:“總有人說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已經衰落,事實上我們依然具備優勢。我甚至樂觀地認為我們能夠實現逆襲。” 圍繞半導體的競爭是一場需要政府和民間都參與其中的綜合實力的競爭,日本的意愿和能力正在經受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