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當地時間周三(11月23日),歐盟成員國同意投入超過430億歐元用于發展芯片行業,旨在扶持本土芯片供應鏈,減少對美國和亞洲制造商的依賴。 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備受關注的《芯片法案》,計劃大幅提升歐盟在全球的芯片生產份額。歐洲在芯片生產中所占的份額從2000年的24%下降到了如今的8%,而《芯片法案》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這一數字提升到20% 該法案旨在確保歐盟擁有必要的工具、技能和技術能力,實現先進芯片設計、制造、封裝等領域的提升,從而保證歐盟的半導體供應鏈穩定,并減少外部依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2月推出這項計劃時稱,《芯片法案》可以改變歐盟的全球競爭力。在短期內,它將使歐盟能預測并避免供應鏈中斷,而從中期看,它能幫助歐盟成為芯片市場的領軍者。 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周三表示,各國特使一致同意歐盟委員會提案的修訂版,修改部分包括允許政府對更廣泛的芯片提供補貼,而不僅僅是最先進的芯片。補貼將覆蓋在計算能力、能源效率、環境效益和人工智能方面帶來創新的芯片。 最新版本還增加了對歐盟委員會的限制措施,以防止該機構在觸發緊急情況時干預公司的供應鏈。 歐盟各國部長將于當地時間12月1日舉行會議,預計將批準芯片計劃。不過,該計劃仍須于明年在歐洲議會得到通過,才能成為法律。 雖然這項計劃要等到明年才能最終確定,但已有多家公司宣布了在歐洲建立芯片工廠的計劃,其中包括英特爾、格芯、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