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減器主要可分為無源衰減器和有源衰減器兩種,無源衰減器還可以繼續細分為固定衰減器和可調衰減器,而有源衰減器一般與熱敏元件配合使用,以構成可變衰減器,裝置在放大器內用于自動增益或斜率控制電路中。 無源衰減器的主要架構是使用無源電阻網絡配合電感實現,無源衰減器可以表現出很好的線性度并且通常來說功耗較低。但是無源器件不可避免地存在插入損耗較大的問題,而且依賴于電感進行電路的匹配。 有源衰減器電路的構成為可變增益放大器或可編程增益放大器。有源結構天生就具有更高的增益和更低的插入損耗,這也意味著有源衰減器能獲得相比無源衰減器更大的衰減范圍。但它也有自身的劣勢,從結構來說,有源產生的附加相移會比無源結構大,并且在線性程度上不如后者好。 如果從衰減電平可不可變來看,可變衰減器還能繼續分類,一是采用模擬控制技術的電壓可變衰減器,一是采用數字控制技術的數字步進衰減器。電壓可變衰減器顧名思義可以持續調節衰減電平。這種模擬衰減器通常用于自動增益控制電路、校準校正,或者其他需要平穩控制信號的處理。數字衰減器按照預先設置的衰減步長調節信號強度,能在較為復雜的RF設計中能保持不錯的功能完整性。 衰減部分自然是衰減器的主要組成,通常它包含一條與地串聯或并聯電阻的線路。目前最常見的是Π型衰減器和T型衰減器,這兩種類型相對簡單。電壓可變衰減器通常選擇這種配置,晶體管元件工作在非線性電阻區,利用基本元件的電阻特性,通過改變控制電壓來調節所需的衰減電平。像橋接T型衰減器、反射型衰減器的設計就更復雜一些,但是復雜的設計能帶來更多的優勢,比如反射型能提供更寬動態范圍,平衡型能提供出色的VSWR和功率處理能力。 功率處理能力很關鍵,為了衰減器能夠安全地處理所需功率,在使用中需要選擇功率容量高于所需功率的衰減器。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高溫環境下的應用,需要處理好衰減器的散熱問題,最好使用散熱性能更好的衰減器,否則散熱引起的功率容量變化可能讓衰減器超出它可承受的功率范圍。 AMEYA360分享:多用控制元件衰減器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