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國內電源管理芯片企業簇擁在低價的消費電子領域廝殺,市場深陷價格戰。但隨著消費電子需求進入低迷期,降價走量已無法提振企業業績,反而會讓企業遭受營收和凈利雙重下滑的風險。抓住新能源汽車增長風口,布局持續漲價的高價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市場,以此培育業績新的增長點,成為企業抵抗消費電子寒風的關鍵。 切入汽車電子領域的三大門檻,行業最缺多通道PMIC以及SBC產品 電源管理芯片是電子設備的心臟,負責電子設備所需的電能變換、分配、檢測等功能,廣泛應用于汽車的車身、儀表盤、底盤、ADAS、動力系統、BMS系統等。 “汽車電子是目前電源管理芯片行業最活躍、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價格持續走高,芯片供應短缺完全得到緩解仍需一段時間,汽車市場前景好,但競爭也非常激烈。” 在國內企業受困消費電子下行重塑布局之時,海外長期專注汽車電子應用領域的TI、英飛凌、NXP、MPS、ST、ADI、安森美、瑞薩等廠商卻早已推出多款極具競爭力的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產品。 處于下風的國產電源管理芯片企業,從消費電子切入汽車電子領域,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產品要滿足車規級認證的所有要求。 目前在汽車行業,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具有三大認證門檻,分別是在設計階段要遵循的功能安全標準ISO26262,在流片和封裝階段要遵循的IATF16949標準,以及在認證測試階段要遵循的AEC-Q100/Q104標準。ISO26262、IATF16949、AEC-Q100/Q104明確了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在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各個階段所需要的驗證以及相關的卡控標準,確保產品滿足高溫高壓、極端溫差、長期穩定運行、抗電磁干擾、高沖擊、強振動等要求。 滿足這三大車規級認證僅是國產電源管理芯片企業進階汽車電子領域的第一步,在生產端企業還需要具備足夠的產能、長期批量供貨的能力、足夠的體量以及高風險承受能力。而且智能座艙的高速發展,也加速了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的迭代升級,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對國產電源IC廠商也是多一重挑戰。長久深耕消費電子領域的國產電源IC廠商也許還沒真正準備好進入汽車電子領域,但是消費電子需求的急劇下滑,倒逼國產電源IC廠商尋求新的增量市場,加速車規級產品研發的進度。 “在當前的汽車電子領域,高集成度、高安全性的多通道PMIC,以及集成通訊接口的系統級SBC是行業最缺、技術難度最大的電源管理芯片”。多通道PMIC能夠滿足汽車應用領域對智能座艙多功能集成的需求,而系統級的SBC芯片具有減少PCB空間、更好的靜態功耗、更高的系統可靠性、低成本的優勢,可以滿足汽車電子模塊日益小型化的需求。 隨著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的不斷發展,以及汽車電子模塊日益的小型化,促使電源管理芯片不斷往低功耗、高效率、高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方向發展。 如今國內電源管理芯片廠商蜂擁入局汽車電子領域,不少廠商已經推出了量產產品,比如思瑞浦、潤石科技、納芯微等。在今年上半年也推出的300余款新品,包括36V/3A同步整流DC/DC、超低溫漂精度0.1%的高精度電壓基準、符合車規要求的電壓基準芯片、高速比較器芯片、采用新架構的超低功耗DC/DC降壓轉換器、超小封裝低功耗數字溫度傳感器、內置溫度傳感器的SARADC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