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由國家科技部牽頭,中國技術市場協會主辦,中鐵三局和北京好運達智創科技攜手承辦的《裝配式蓋梁及鋼筋加工智能建造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在中鐵三局鄭濟高鐵智能預制場舉行。經過科技評價會,剛剛正式亮相的裝配式蓋梁智能工廠眾多先進技術均為世界首創,獲得科技成果國際領先水平,這標志著我國高鐵智能制造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中國工程院孫玉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等業內權威院士專家出席了評審會,與會專家在科技查新的基礎上,對裝配式蓋梁智能工廠的科技含量、技術水平、應用前景從“智能設計、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慧運維”進行科技評估評審。中鐵三局和北京好運達智創科技有限公司順應工業4.0時代發展趨勢,積極貫徹國家智能制造發展戰略,響應數智一體化號召,發揮智能建造行業領跑者優勢,先后打造多項科技創舉,基建領域第一個智能車間-京張高鐵智能車間;第一個智能柔性小型預制構件智能工廠-廣湛、渝昆小構件智能工廠;第一個預制盾構管片智能產線-大連地鐵管片智能產線,首創混凝土制品裂紋智能檢測技術、養生窯智能子母車出入技術、力控打磨、柔性追蹤360°噴涂技術等,綜合經濟與社會效益得以彰顯。 中鐵三局攜手好運達智創科技在中鐵三局鄭濟高鐵項目,融合應用數字孿生、智能機器人、智能視覺、物聯網等技術,致力于創新裝配式制品智能化建造新模式,樹立裝配式數字化轉型標桿,打造中國智能建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蓋梁智能工廠分為蓋梁智能生產線和數字化精益管理體系。在產線布局方面,結合蓋梁生產工藝特點,遵循精益化理論,蓋梁智能生產線分為智能底模打磨、底模視覺復檢、全自動底模噴涂、智能頂模打磨、頂模視覺復檢、全自動頂模噴涂、全自動側模合模、智能端模合模、鋼筋籠入模、全自動頂模合模、精準布料、蒸汽智能養護、全自動頂模開模、全自動底模開模、全自動鑿毛、自動脫模等,為國內首條大型裝配式混凝土預制品智能生產線。整個產線運行穩定,生產效率高,實現降本增效。 在數字化管理方面,引入數字仿真和物聯網技術,研發數字化精益管理體系,包括 MES 制造執行系統、數字仿真技術、SCADA 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PHM 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MOM 制造運營管理系統、AGV 調度管理系統、WMS 智慧倉儲物流管理系統等管理模塊,實現過程可控化、數據可視化,質量可追溯,提高了現場管理的精益化、智能化水平。 打造國際國內多項首創,開啟高鐵發展戰略的新局面。 鄭濟蓋梁智能工廠項目,實現多項世界首創,包括改變高鐵領域裝配式制品設計生產模式,由現場澆筑創新為工廠裝配式預制;領域內第一個裝配式預制品智能工廠;第一個引入數字仿真技術實現實時模擬生產現場的裝配式制品智能化工廠;第一個裝配式構件智能化生產大數據采集,為物聯網云平臺提供數據支撐。智能鋼筋加工中心為國內第一個聯動柔性化鋼筋加工中心,實現自動化鋼筋加工、流轉,同時實現數字化、信息化全面智能控制。 軌道交通領域補短板填空白之作,為數字化轉型升級樹典型立標桿。 鄭濟蓋梁智能工廠改變了傳統戶外作業模式,實現車間式智能化生產,解決現場澆筑存在的安全隱患。通過數字仿真、物聯網技術,實現數據自動采集、處理、自學習,賦能研發、設計、生產、運營等,填補了國內外裝配式預制構件智能化發展空白,為數字化轉型升級樹立新典型。同時,補了基建領域裝配式混凝土制品科技創新不足的短板,將帶動業內發展裝配式預制構件智能工廠潮流,解決行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新舊模式”的轉變為中國高鐵指明未來的綠色、智能發展方向。 裝配式蓋梁智能工廠將傳統現場澆筑模式創新為智能預制新模式,將現場管理轉變為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新舊模式的轉變將全面提高整個行業的設計、施工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在這一轉變中,智能化生產模式將充分發揮其更安全、更綠色、更高效、更智能的特性,全面賦能中國高鐵,推動中國高鐵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同時,對實現“雙碳”目標潛力巨大、前景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