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全球化 內地生產的“山寨手機”火紅一時,不單止內銷暢旺,在全球化帶動下,更出口至非洲、中東,以至拉丁美洲。有人認為這些“山寨手機”罪大惡極,不單止侵犯知識產權,質劣危險,理應取締,一些國家亦確實禁止中國制“山寨手機”入口。不過,亦有人認為“山寨手機”為貧苦大眾提供質優價廉的通訊產品,促進他們的數碼革命。究竟“山寨手機”是“強盜”還是“俠盜”? ■簡明宇 作者簡介 簡明宇 香港教育學院榮譽研究員、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院士、尼古丁及煙草研究學會會員、《獨立專題探究手冊》作者及點亮教育創辦人。 小知識:“山寨手機”小資料 高仿的山寨 iPhone ·成本:600元人民幣 ·零售:800元人民幣至1,000元人民幣 2010年中小手機品牌整體出貨量達1.75億部,當中達1.5億部(逾85%)出口到非洲、南美、南亞等新興巿場。 高效低價奪優勢 全球市場占3成 “山寨手機”何時出現已不可考究,但2005年開始逐漸流行,其整體占有率至2010年已經超越任何一個知名牌子,占整體的33%(表一)。“山寨手機”能壯大,除了因為內地生產成本低及市場巨大外,亦由于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未有嚴格執行,再加上晶片生產商“聯發科”冒起,打破大型手機生產商對手機晶片技術的壟斷,為小型手機生產商提供一攬子整套解決方案,把手機生產技術門檻大幅降低。在2007年,內地更取消生產核準制度,變相鼓勵更多小型手機生產商出現。 政府嚴打侵權 業界汰弱留強 “山寨手機”初以生產低端及仿冒名牌手機為主,目標市場為內地,以高性能價格比取勝,吸引不少要求不高的顧客。“山寨手機”業逐漸壯大后,慢慢加入創新元素,包括外觀及功能,并大量出口至海外市場,包括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鑒于“山寨手機”始終以價格低廉為號召,近年各業者只能不斷以降低售價作為競爭籌碼,已發展成惡性競爭。再加上政府部門加強執法,實行“雙打”(打擊侵犯知識產權、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令“山寨手機”的問題雪上加霜。不過,這樣反而加速業內汰弱留強,令一些有能力的“山寨手機”轉型生產自家品牌手機,告別山寨歲月。 知識產權應設雙重標準? 有人認為“山寨手機”不單破壞了市場秩序,亦嚴重侵犯知識產權,基本上是強盜所為。不過,劍橋大學韓裔學者張夏準卻認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在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之間不應一視同仁。由于已發展國家有先發優勢,大部分專利均由他們持有,若一視同仁的話,便成了發展中國家資助先進國的知識生產。 品牌手機生產商以高價出售產品,謀取私利,卻無助發展中國家人民改善生活。而不少“山寨手機”雖然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不過卻真正為貧民帶來更高的生活質素。究竟“山寨手機”是“強盜”還是“俠盜”?實在誰也說不準。 質量低難管理 印度禁止入口 “山寨手機”之所以引起爭議,在于它游走于合法與非法之間,并衍生了一系列問題。印度早前便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中國的“山寨手機”入口。 1. “身份不明”難追查 正常的手機均有一個全球獨一無二的識別序號(IMEI),用以識別手機的身份。一旦需要停止該手機的服務,網絡供應商便可根據這個序號停止服務。不過,不少“山寨手機”卻整批共用同一序號,甚至使用假冒的序號。若要停止一個山寨手機的通話服務,便會影響使用同一序號的其他手機。若不法分子使用“山寨手機”作案,警方便難以追查。 2. 多涉侵犯知識產權 由于生產“山寨手機”的大多是小型工廠,部分欠缺獨立研發部門,亦沒有建立自家品牌的能力,故往往抄襲或者仿冒知名品牌手機的外觀或功能,以增加競爭力。當然,這些行為被已發展國家及版權持有人(大部分屬于已發展國家)視為侵犯知識產權,有違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的精神。 3. 為減成本不顧質量 “山寨手機”由小型工廠,甚至非法工場生產,質素參差。為了減輕成本,加強競爭力,往往使用質素欠佳的零部件,且未經測試便推出市場,產品安全便成為一大隱憂。部分“山寨手機”便曾發生爆炸事件,令使用者受傷。 窮人恩物 縮數碼鴻溝 雖然“山寨手機”有種種不是,然而無可否認它以低廉的價格讓貧民享用高科技數碼通訊產品,為他們帶來了“數碼革命”。若無“山寨手機”,貧富之間的數碼鴻溝可能更大。 1. 加速流動電話普及 流動電話在發達國家已普及多年,但在發展中國家卻不然。對于發展中國家民眾而言,除了通話費用外,手機價格亦是流動電話普及化的一大障礙。“山寨手機”的出現,無疑降低了使用流動電話的經濟門檻,迅速令流動電話普及,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 降高科技產品門檻 “山寨手機”并非只抄襲名廠手機的外觀及功能,他們亦具備創新之處。不少“山寨手機”除了一般拍攝、接收模擬廣播及收聽MP3等功能外,尚加入了許多名廠手機所沒有的功能,例如收看電視、“雙卡雙待”、更換攝影鏡頭及鑒別偽鈔功能等,功能往往比名廠手機更為齊全。對于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貧苦大眾來說,名廠的數碼相機、MP3機,數碼攝錄機及電視機等,以他們的收入根本無緣接觸。不過,現在只需擁有一部多功能“山寨手機”,便可以統統享用,而最重要其價格是他們可以負擔的。 概念鏈接: 1.“山寨手機” Bandit Mobile Phone 山寨一詞應源于香港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建于山坡木屋的家庭式工作坊,主要生產成衣及玩具,當時稱為“山寨廠”,后來泛指一些規模小,沒有自家牌子產品,專做加工裝配的工廠。“山寨手機”只是俗稱,指一些由小型工廠出產,沒有品牌、仿效名牌,甚至冒牌或非法生產的流動電話。他們通常生產簡單易用的低端手機,部分抄襲外國名牌手機的外觀或功能,生產成本及零售價格較低,質量參差。“山寨手機”有時也會稱為“高仿機”。 2. 數碼革命 Digital Revolution 指由機械及電子技術轉變至數碼技術的過程,始于上世紀80年代,并一直進行至今。藉著數碼化,資訊制作大幅簡化,并且可以大量而快速傳送,令資訊的數量以驚人數量增長,全球廣泛流傳。之所以稱為“革命”,在于其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 3. 性能價格比 Price/Performance Ratio 簡稱“性價比”,指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用以衡量商品的可購買程度。若性價比高,則物超所值,反之則物非所值。 想一想: 1. 細閱上文,試指出“山寨手機”有哪些特點? 2. 除了價格外,你認為有哪些因素驅使顧客選購“山寨手機”? 3. 你認為應否立法禁止“山寨手機”?為甚么? 模擬試題:資料一:假貨送禮有面子? 記者又看到,一位蔡姓男顧客與劉先生討價還價,想以500元一部買兩部山寨iPhone4,寄給內地朋友,經多番還價后,劉先生最終答應以每部450元賣他兩部。記者問蔡先生為何要買山寨iPhone,蔡稱,原裝iPhone太貴,許多人想買卻買不起。而500元左右的山寨機外觀和原裝機差不多,價格卻只有原裝機的近十分之一。盡管朋友并非用來玩游戲和上網等,但在許多外人面前,他買的就是原裝iPhone,因此感覺很有面子,心里也十分有滿足感。 ■節自《山寨iPhone日售5萬 內銷跌出口升》,香港文匯報,2011-10-10 1. 資料一反映了山寨手機存在哪些問題? 2. 根據資料一,你認為蔡姓男顧客持有何種價值取向? 3. 承上題,你認為現今社會存在甚么客觀因素,催生了上述的價值取向? 表一:2010年第3季全球手機終端銷售 概念圖:山寨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