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巖兄談過很多次,從去年11月份來北京談起很多的現狀、事情和困境。基本可以羅列為以下的幾點: 1.理想主義者都想著在某個領域上大有作為,然后斗志昂然的去推動,在一個還算虛懷若谷的大領導的下面,接受到了一些支持。然后就是大面積的規章制度,從網上搜來的各種零星的材料,堆起來的一堆規范,在項目和實際之前變得頭碰血流,然后理想主義者離開,變革變得無疾而終,一切回歸原點。 2.現實主義者按著自己傳統的“關系”的做法,努力在本土的環境下,按照既定的“關系”流程下,做著一種不算好不算壞的本土產品。可以說缺乏技術,也可以說缺乏規范,但這一套在現實下一定的環境內是行得通的。但是在更大的范圍內,是行不通的。 3.更多的人就是旁觀。并不愿意和理想主義者進行變革,但是會在某些場合下鄙視現實主義者的“低水平”和“低技術含量”。但是你要是讓他按著某種方法和規矩去改進自己的工作,將會激起他的反擊,因為這增加了其工作水平,也沒有明顯的工作量。有些分化者,在沒了解之前可能適當提供一些不痛不癢的支持,但是在遇到阻力的時候,袖手旁觀。 4.悲觀主義者,就是喜歡提一些框架,希望領導者進行變革,能夠提出一些變革口號和未來的目標,但是沒有建設性的方案也沒有持續的動力。目送理想主義者的離去,使得其的熱情和情緒受到更大的打擊。 我大概能夠認識和抽象出來的,就是在典型公司的典型工程師,我們或多或少就身在其中。可以說,大局我們能難去一下推動,但是在個人的認識之中,可能需要一些漸變和務實的策略來改變一些現實。在現實之中,千頭萬緒的我們很難把事情一下子做得完美,其實這也并不是必要的。往往劇烈的變化,看起來是非常賞心悅目的,但是付出的成本和潛在的隱患也是難以估計的。 從大的來看,在各個環節之中,架構基本的框架,在每個環節之中填入必要的措施,在可以快速提升整體的研發質量。剩下的,就是水磨工夫,細細打磨每個環節,積累和改進每個步驟。就個人而言,如果有不同意見我們可以保留,可以首先完成必須要完成的。剩下的,就是對每個環節負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抱怨,會讓你失去很多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