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編碼器分類 根據檢測原理,旋轉編碼器可分為光學式、磁式、感應式和電容式。根據其刻度方法及信號輸出形式,可分為增量式、絕對式以及混合式三種。 1.1增量式編碼器 增量式編碼器是直接利用光電轉換原理輸出三組方波脈沖A、B和Z相;A、B兩組脈沖相位差90?,從而可方便地判斷出旋轉方向,而Z相為每轉一個脈沖,用于基準點定位。它的優點是原理構造簡單,機械平均壽命可在幾萬小時以上,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適合于長距離傳輸。其缺點是無法輸出軸轉動的絕對位置信息。 光電編碼器分類和選擇 光電編碼器是利用光柵衍射原理實現位移—數字變換的,從50年代開始應用于機床和計算儀器,因其結構簡單、計量精度高、壽命長等優點,在國內外受到重視和推廣。近年來更取得長足的發展,在精密定位、速度、長度、加速度、振動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 光電編碼器按編碼方式分為二類:增量式與絕對式。 1、增量式編碼器特點: 增量式編碼器轉軸旋轉時,有相應的脈沖輸出,其計數起點任意設定,可實現多圈無限累加和測量。編碼器軸轉一圈會輸出固定的脈沖,脈沖數由編碼器光柵的線數決定。需要提高分辯率時,可利用 90 度相位差的 A、B 兩路信號進行倍頻或更換高分辯率編碼器。 2、絕對式編碼器特點: 絕對式編碼器有與位置相對應的代瑪輸出,通常為二進制碼或 BCD 碼。從代碼數大小的變化可以判別正反方向和位移所處的位置,絕對零位代碼還可以用于停電位置記憶。絕對式編碼器的測量范圍常規為 0—360 度。 文章來源:賽微電子網-電子工程師社區:http://www.srvee.com/ce/apply/xzbmqyljqyy_603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