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實施“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對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發布一系列通知,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2021年初,隨著北京夢之墨科技有限公司桌面級電子電路打印技術進入清北聯合課程、哈爾濱工業大學新型工訓實踐課,新工科背景下電子方向人才培養探索引發熱議。 政策驅動 小高潮迭起 對高校來說,新工科首先是指新興工科專業,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云計算等原來沒有的專業,也是對傳統工科專業(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啊、建筑工程、機械、材料、自動化、交通工程、冶金、采礦、系統工程等等)的升級改造。實現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模式、更高的教育質量。對社會來說,新工科強調的重點則是新結構和新體系。新結構要與產業發展相匹配,既面向當前急需,又考慮未來發展。新體系是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要求新工科研究和實踐圍繞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開展。 2017年6月16日,教育部發布《關于推薦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要求充分認識當前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迫切性,積極組織新工科研討,統籌推進本單位新工科建設改革工作。 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認定612個項目為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推進“新工科”建設,引導高等學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提高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交流等能力,為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政策頻頻釋放促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積極信號,鼓勵體系化培養與應用。政策驅動之下,柔性電子產品制作流程實踐全覆蓋體系化能力培養翹楚凸顯。 技術成熟:教學方向成效顯著 傳統電子類實踐課程中,學生對電子制造的學習主要包含理論基礎教學以及仿真測試課程,并通過外購單一成品電路進行焊接練習,缺少電路板實際制作的重要環節。夢之墨公司基于電增材制造技術的桌面電子電路制作系統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快速自主完成電路設計、打印、焊接、調試等一系列過程,真正意義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創新。 在基于夢之墨電子增材制造技術的教學課程改革項目中,重慶大學王唯老師的《單片機測控系統綜合設計-人體頸部彎曲狀態實時監測系統設計》極具特色。充分融合了夢之墨桌面級電子電路快速制板以及柔性電子即時制作的特點,結合電路原理、數模電技術基礎、單片機系統開發基礎等,完成了柔性傳感器以及數據采集功能的實現,成為《工程綜合設計》課程改革的獲獎案例。 人體頸部彎曲狀態實時監測系統 2021年“清北聯合課程”中“制造工程體驗”和“3D打印創意設計與制作”兩門課程中均引入了夢之墨桌面電子電路打印技術,課程融合了藝術設計、柔性電路等多個知識點,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思維以及實踐能力,課程面向所有專業,不局限于工科,激發了學生自己動手創造的熱情。 清北聯合選修課——發光服的制作 不僅如此,在創新教育領域中,夢之墨提供從硬件設備、課程建設、師資培訓、實驗室建設等全體系的解決方案,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成功落地建設液態金屬電路打印創新實踐室。該實踐室的建成為學生電路設計制作、電子工藝培訓、創新產品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滿足了高校產教融合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哈爾濱工業大學液態金屬電路打印創新實踐室 教育部增設增材制造工程和柔性電子學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并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更新。2021年新增了37個本科專業,其中就包括“增材制造工程”和“柔性電子學”專業。這兩個專業是新的概念,拓寬了學科方向,體現了學科建設的創新。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應關注學科建設方案及預案問題、課程設置問題、學生發展問題、學科共性問題等細節,這些正是夢之墨公司一直專注的方向。 未來已來,在政策驅動下,結合國家重大戰略與市場需求,夢之墨公司將致力于推動學科建設與融合,為相關行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