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子報 SK海力士CEO李錫熙希望,未來10年內,SK海力士能夠大規模量產采用10nm工藝的DRAM和600層堆疊的3D NAND。 最新消息顯示,SK海力士將投資120萬億韓元(約合1060億美元)用于新的半導體工廠部署。相關人士透露,韓國已經批準了當地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的建設新半導體工廠的項目,SK海力士的新半導體工廠將設在首爾以南50公里的龍仁。 產能爆滿,SK海力士順勢擴產 高通缺“芯”,臺積電缺水又沒光刻膠, 三星關閉美國最大晶圓廠,全球半導體廠商交貨延期開啟“接力”模式,大眾、豐田等汽車廠商因芯片缺貨潮被迫停產……從汽車芯片到手機芯片,在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的大背景下,近期存儲芯片同樣缺貨嚴重。 一邊是供不應求的產能,一邊是日益高漲的市場“呼聲”,即使是“加價不加量”,也極有可能拿不到DRAM芯片。為何DRAM需求如此吃緊?根據SK海力士方面預測,全球主要企業的新數據中心投資將引領服務器DRAM需求的增加。 此外,進入2021年以來,5G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逐漸擺脫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路“節節高升”。受巨大終端市場需求驅動,移動端DRAM需求亦水漲船高,造成業界供給增量有限、整體供給低于需求的局面。市場需求暴漲、供應嚴重吃緊,作為全球存儲器市場的一大巨頭,SK海力士的產能已經爆滿,因此擴產可謂順勢而為、勢在必行。 此前,SK海力士產業投資主席李丙德曾表示,公司正積極應對芯片供應緊張的局面,在積極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將努力擴大戰略性產品的比重。現在看來,耗巨資來建工廠似乎是“積極應對芯片供應緊張局面”的重要舉措之一。 擴產背后,或有更大一盤局 除了建造新廠來擴大產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之外,李丙德口中的SK海力士似乎更為“深謀遠慮”。記者注意到,日前李丙德有提到SK海力士將“努力擴大戰略性產品的比重”。簡單的擴產動作背后,SK海力士或將再下一盤更大的“棋局”。 李丙德的說法與SK海力士CEO李錫熙的講話內容形成了呼應。在今日舉行的IEEE國際可靠性物理研討會(IRPS)上,李錫熙對SK海力士的核心業務——DRAM和NAND芯片進行了細致描摹。 目前,SK海力士最新的3D NAND是512Gb 176層堆疊的3D NAND,但3D NAND有沒有可能用600層堆疊比起176層堆疊的3D NAND,600層似乎是對現有工藝和技術的極大挑戰。但是,根據李錫熙分享的有關SK海力士的業務計劃,600層堆疊的3D NAND并非完全空想。 李錫熙稱,SK海力士已經開始了實現這種可能性的研發進程。DUV光刻技術存在局限性,而通過引入和積極使用EUV光刻技術,能夠克服來自材料、結構、可靠性等方面的種種挑戰,使制程工藝輕易達到10nm以下,以此提升生產效率。 李錫熙希望,未來10年內,SK海力士能夠大規模量產采用10nm工藝的DRAM和600層堆疊的3D NAND。當然,愿望的實現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為了保持單元電容,就需要改善電介質厚度,開發具有高介電常數的新材料,并采用新的單元結構。由于這些單元的互連需要盡可能低的電阻,SK海力士正在尋找新一代電極與絕緣材料,并且推出新的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