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 近日,德國密碼學家克勞斯·彼得·施諾爾(Claus Peter Schnorr)在預印本網站上傳論文稱自己破解了RSA加密系統。 此事引起密碼學界和量子密碼界的廣泛關注。上海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谷大武教授3月4日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昨天看到這個消息感到很吃驚。“如果屬實,這個結果是很重要的,會對部分應用產生安全影響。我們在分析這篇文章,目前還沒結論。” RSA是1977年由羅納德·李維斯特(Ron Rivest)、阿迪·薩莫爾(Adi Shamir)和倫納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一起提出的加密算法。這一算法利用大素數分解困難的特性,由于大素數之積難被分解,因此該密碼就難被破解。如果想要破解密碼,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進行大量運算。 克勞斯·彼得·施諾爾是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數學及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知名數學家和密碼學家,Schnorr簽名算法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施諾爾出生于1943年,現年78歲。 上述“破解RSA加密系統”的論文尚未正式發表。另一位國內密碼學家表示,已有學者在論文中找到一些漏洞,論文結論“目前看很難講,可能不太靠譜。(施諾爾)年紀大了”。 當前,許多對信息安全性要求較高的領域都大量采用RSA非對稱加密算法。2020年10月,麻省理工學院應用數學教授Peter Shor在接受《自然》雜志采訪時被問及“有沒有能取代RSA的密碼系統,即使在量子計算機時代(‘后量子密碼’)也是安全的?” 對此,Peter Shor認為已經有能取代RSA的后量子密碼系統了。“RSA不是現在的大問題,現在的大問題是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破壞網絡安全,比如惡意編程的軟件、病毒、向并非絕對誠實的一方發送信息等。我認為用安全的后量子密碼系統取代RSA的唯一阻礙是意志和編程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