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一種無針的電子針灸器,它不用針,也不會感到痛,卻能享受到針灸的種種好處。 一、電路說明 ![]() 圖1是電子針灸器的電路原理圖。電路的電源為9V電池B1。開關S1用來接通和斷開電子針灸器用,它在結構上與電位器R10是聯動的。電阻R1用來限制電路的耗電。 R2—R4、C1與556組成雙定時器。當S2斷開時,C1的充放電時間約為0.5秒,S2閉合時,C1的充放電時間約為0.25秒。ICl⑤腳為第1只定時器的輸出,它經R5和C3送至ICl的⑧腳,這部分又與R7、R8和C4組成第2只定時電路。 電感脈沖時間經限流電阻R8加到晶體管Q1的基極。在Ql導通時,音頻變壓器T1初級短時接地,T1沒有電流流過。電容C5在Q1截止時經T1初級充電,Q1導通時又經Q1放電,這樣C5便隨著T1的通電和切斷電流而進行充放電。充電周期使脈沖的上升和下降時間變得緩慢一點,同時又增加了從T1送出脈沖的持續期,使輸出波形更接近于半個正弦波。 C6、D1和R9組成輸出波形整形電路。電位器R10用來調整脈沖幅度,脈沖最大幅度可達到200V左右,脈沖持續期為2ms,總電流消耗不超過10mA。 二、制作方法 ![]() 印板圖見圖2,元件裝配圖見圖3,先裝ICl的集成電路插座、電阻和電容,焊接電解電容C1時要注意極性要正確,然后再焊二極管,也要注意極性。印制板與板外元件如帶開關的電位器(R10/S1)、乒乓開關S2和變壓器T1時,可用4英寸長的22號外覆絕緣層的導線進行連接。焊接好9V Bl的電池接線后,就可插入Q1和ICl進行焊接,這兩個器件的焊接方向要仔細檢查。 接著安裝板外元器件,并將印制板要放于外盒內,外盒尺寸至少為4X2X1英寸。外盒一端,用電鉆開兩個孔,分別安裝R10/S1和S2;外盒側面安裝兩只帶螺母固定的插口J1和J2,印制板上焊接J1和J2的兩個方形焊盤可根據你的方便用導線連接或將J1和J2直接焊在方形焊盤上。J1和J2焊接好后,就可將印制板用螺釘和分隔柱固定在外盒內,再將所有板外元器件用連線連接至印制板的相應位置。 三、調整和使用方法 接入9V調整和使用方法電池,用R10/S1接通電源,再慢慢旋轉R10至中間位置,將手臂放在J1和J2上,這時你便可感到脈沖快慢隨著S2的通斷而增加或減少。然后慢慢按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轉動R10,便可成受到“針刺”脈沖強度的減少或增加。 ![]() 圖4是用傳統針灸法可治療各種疾病的穴位圖,如果你患有某種疾病,便可對照圖4選擇合適的穴位可將插口J2直接放置于該穴位上,另一插口兒可以放在皮薄的任何部位(只要構成脈沖回路就行)。為了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可以使用電子針灸器一日可多至三次,每次在5分鐘至15分鐘之間。 四、使用電極墊板 許多電子針灸醫生現在都借用電極板附著于適當的穴位皮膚上來治療疾病,這樣便可對大面積的整個神經辟進行針灸刺激。因此本電路只要稍加修改,便可使之具有通用性。修改的方法很簡單,實際上是將本電子針灸器的J2和J1兩個輸出端用導線延長至電極板,便于電極墊板有只夠的長度沿徑路的始末進行針刺刺激,導線的一頭用鱷魚夾或香蕉插頭與J1和J2相連,另一頭可直接焊在電極熱板上,電極墊板可用導電良好的銅薄片制成,有2英寸見方就足夠了。為了使與皮膚接觸得更為良好,電極表面可涂一層導電性液體,使治療效果更佳。要進行多次治療并節省導電液時,可將電極臨時放在塑料口袋里,此防止導電液迅速干掉。在使用時可參照圖5進行行。圖5中列出了各種神經的位置與走向,便于你安放電子針灸的兩個電極。脊椎系統是所有神經的發源基地,它共有31根神經,可以分成4個大群,其中頸部神經群和骶部神經群伸展到手臂和腿部,而胸部神經群和腰部神經群則如圖5所示分布到全身的所有部位。神經群的始端和末端是走向可查看圖5中標有C、S、T或L字樣的線條。治療時你可以將兩個電極分置于該條神經的始末,也可以只置于一段神經上,其中包含你感覺有疼痛的部位,使用應多做幾次試驗以找到最佳的供痛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