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對于電動汽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比亞迪在IGBT上面大力研發,據稱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參加“第六事業部IGBT芯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為了實現IGBT產品的量產,比亞迪于2008年10月收購了寧波中緯。那么,寧波廠房的狀況如何呢?它能夠勝任比亞迪的IGBT雄心計劃嗎?最近,有媒體披露,寧波中緯9個月巨虧5000萬元。如果是這樣,那么寧波中緯顯然是比亞迪的無底洞。不過,比亞迪在公告中承認寧波中緯仍然虧損,但虧損額遠遠低于5000萬元。 又有媒體披露,寧波中緯實際上是一個落后20年的老長,設備陳舊不堪,很難勝任最先進的IGBT器件的生產。 作為局外人,我們很難了解寧波中緯的實際情況。不過,我們可以做一些理性的推測。比亞迪是一家民營企業,它不太可能像大國企那樣盲目地去收購不值的資產。另外,王傳福是一個工程師出身的實干企業家,他收購寧波中緯應當是有充分的考慮。當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也許當前的發展狀況并不符合他當時的預期。不論如何,巨虧5000萬元是不太可能的;比亞迪收購該工廠時,僅花費1.71億人民幣,而且這樣的低端廠房也不需要巨額的維護費用。我們希望,比亞迪能夠做好寧波中緯的改造工作,早日生產出高質量的車用IGBT,為中國的電子和汽車產業做出重大貢獻。 |
寧波比亞迪半導體虧損調查:生產線可稱老古董 21世紀經濟報道 曾航 這是一個結果尚不明朗的賭注,巴菲特和王傳福站在一邊,巴菲特已經賭贏了,但是王傳福暫時還沒有。 初冬的傍晚天黑得早,寧波北侖港保稅港區的比亞迪寧波半導體公司(原寧波中緯)依舊冒著騰騰的熱氣,公司墻上貼滿了新員工的名字,由于人數眾多,許多人還來不及辦理入廠證件。大批身穿比亞迪廠服的員工走出工廠大門,投入茫茫夜色,這里有許多來自深圳的年輕工程師,他們正試圖適應在寧波度過的第一個寒冷冬天。 這些員工身上,承載著王傳福的野心和夢想。“王總(王傳福)今年已經來看過好幾回了,看得出他對我們這里的期望很高。”寧波比亞迪一位員工告訴記者。 原來寧波中緯留下的近10名臺灣高管仍然管理著這個工廠的生產,而在廠房邊一大片未開發的土地上,已經悄然搭起了建筑設備——這里很可能成為比亞迪電動車驅動設備的新生產線。 然而就是這家被王傳福甚至巴菲特寄予厚望的工廠,近來引起了業界頗多猜測。 11月16日,有媒體報道比亞迪寧波工廠發生巨虧,隨即比亞迪股份的股價一路大跌,由最高時的88元港幣一路下探到64元港幣。11月19日,比亞迪股份(1211.HK)發布澄清公告稱,比亞迪寧波半導體有限公司(原寧波中緯積體電路)的實際虧損數額遠低于有媒體報道的每月5000萬的數額。截止到12月1日收盤,比亞股份大漲近10%,報收71.8港元。 資本市場似乎接受了比亞迪的解釋,然而圍繞其電動車戰略,直到今天,這家工廠的真實狀況,仍然像一個謎。 1.71億的合算買賣? 在比亞迪并購該工廠前,寧波中緯可謂命運坎坷。 2002年,臺灣留美博士馮明憲與蔡南雄兩人來到寧波,鼓吹他們的市場理論:國家不應一味支持高檔項目,忽視成熟且經濟效益更好的低端市場。他們認為,當時已經略顯過時的6英寸生產線雖然低端,但基礎市場大,效益應該不錯。 2002年初,注冊于開曼群島的中緯積體電路有限公司在寧波保稅區開設了寧波中緯電路工廠,分次投資2.49億美元,引進臺積電1980年代的6寸半導體生產線,成為寧波市第一家半導體生產企業。 記者在原寧波中緯的工商資料中看到一份當年的項目可行性報告,在報告中提到的,該工廠預計年產6英寸芯片24萬片,實現產值8400萬美元,其中50%用于出口。 然而事與愿違,一直到寧波中緯破產,其效益最好時的月產量也僅為一萬多片。 寧波保稅區在一份內部分析報中指出,中緯等公司出資結構先天不足,資金鏈緊張,原因是注冊時多以進口設備充資,貨幣出資很少,雖合法律規定,但造成出資結構先天缺陷,導致流動資金不足,加上其他風險,企業多資不抵債。 由于資金不足、生產線老化等原因,寧波中緯的產能一直無法有效擴大。在此期間,又發生了部分臺灣高管套取公司資產的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困境。 2008年下半年,寧波中緯終于資不抵債,宣布破產。2008年9月,寧波中緯正式將相關資產包括工業房地產及電子設備、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和專有技術項目轉讓等打包拍賣。 然而包括方正微電子、上海貝嶺微電子等國內多家IT廠商在考察寧波中緯的情況后,鑒于其生產設備嚴重老化,均對此興趣寥寥,其第一次拍賣以流標的尷尬局面收場。 一個月后的第二次拍賣中,比亞迪股份以1.71億人民幣的價格拍得寧波中緯廠房、設備等資產。此時,距離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入股比亞迪股份僅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工商資料顯示,2008年10月23日,比亞迪以貨幣出資,在寧波保稅區注冊了“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其中比亞迪股份(1211.HK)出資1.8億,占股90%,深圳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出資2000萬,占股10%。 自此,寧波比亞迪半導體開始全面接手原寧波中緯的業務。但質疑聲很快接踵而至。 “老古董”被垂直整合? 有分析認為,比亞迪所購的生產線源自臺積電1980年代的二手產品,距今已有20多年歷史,在國內半導體制造業可稱作是“老古董”,在國內競爭力低下。 “據我所知,比亞迪在收購寧波中緯之后,勸退了許多原來的代工客戶,不再以晶圓片代工為主要業務,而是正在融入到整個比亞迪的產業鏈當中。”半導體產業調研機構iSuppli中國分析師顧文軍告訴記者,這符合比亞迪一向的“垂直整合”戰略。 在此之前,王傳福一向對高科技生產線嗤之以鼻。在比亞迪的IT業務中,其生產線上的設備60%都由自己開發,模式是將每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個工位,并用大量人工代替機械化生產,借此降低生產成本。在汽車生產上,比亞迪也使用了同樣的方式。 比亞迪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對這條落后的生產線進行有效的改造,尚不得而知。 記者在寧波比亞迪半導體工廠了解到,目前該工廠的半導體產量已經達到每月7000片——原寧波中緯的最高月產量約為1萬片。不過,這一產量相對于其它半導體廠商來說,仍然太小了。比亞迪集團內部的訂單尚不足以支撐整個寧波中緯的生產線,因此目前該工廠仍然從事部分對外代工業務。 11月19日,比亞迪股份公告稱,由于寧波工廠剛剛處于事業起步階段,所以仍處于虧損狀態。而關于具體虧損的數額究竟是多少,一直是外界爭論的焦點,比亞迪聲稱,其實際虧損數額遠遠低于此前有報道提到的每月5000萬元。 寧波比亞迪一位財務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工廠的實際虧損額遠遠小于外界報道的那樣,該工廠目前運轉一切良好,各項財務指標健康,許多原寧波中緯的老員工都選擇了留下來。 顧文軍分析道,由于寧波工廠已經開始整合進整個比亞迪的產業鏈,因此其虧損額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不可能像外界傳言的那么大。此外,由于寧波工廠收購成本很低,因此在財務上可以省掉一大筆折舊費用。 本報查閱的工商資料顯示,自2002年起到2006年底,注冊在開曼群島的中緯積體電路有限公司共分7次向寧波中緯投資2.49億美元(包含部分設備及專利出資),而比亞迪收購該工廠時,僅花費1.71億人民幣。 由于比亞迪所購得設備已有20多年的歷史,因此在財務中設備折舊的平攤費用這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此外,比亞迪還獲得了包括34315.72平方米的房產,以及位于寧波保稅區的131054平方米的土地。 “寧波比亞迪工廠只是一個小的6寸工廠,有訂單就生產,沒有的話就停產,不可能產生如此巨額的虧損。”顧文軍分析道,目前寧波比亞迪的成本僅為設備維護、人員費用、購買原材料的費用,可能還有一部分研發費用。 顧文軍表示,如果比亞迪不把寧波生產線改造成代工業務用途,而只是用該生產線生產比亞迪集團內部需要的低端IC元器件,其生產線的改造費用就會大大降低。 王傳福一廂情愿? 對于比亞迪的寧波工廠來說,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在于,這條陳舊的生產線是否有能力生產出技術含量極高的電動車驅動模塊,并形成穩定的產量,以降低成本。 王傳福此前曾表示,寧波比亞迪半導體將來最核心的產品將是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這被認為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之一。在電動車上,IGBT的作用是交流電和直流電的轉換,同時還承擔電壓的高低轉換功能。 目前國內尚無廠家可以生產和封裝這種尖端的IT組件,全部依賴進口,而電動車上使用的大尺寸IGBT目前的進口費用高達每套1萬多元,這極大地阻礙了王傳福降低電動車的成本。王傳福曾聲稱,比亞迪寧波工廠生產的IGBT成本將僅為1000元人民幣左右,但業內人士指出,這很可能只是他的一廂情愿。 “我們知道比亞迪收購寧波中緯后,一直希望在IGBT的研發和生產上取得突破,但這一過程,并不容易。”南京銀茂微電子一位高管告訴記者——該公司由美國麻省理工的海歸博士團隊創辦,被認為是國內研發IGBT技術水平最高的企業之一。 據他介紹,目前國內在IGBT這塊的技術瓶頸主要為IGBT芯片的制造和封裝工藝——尤其是在芯片制造這一環節,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具備這方面的實力。 那么,目前比亞迪在這塊的技術積累到底達到什么程度了呢? 上述南京銀茂微電子高管指出,從技術上來說,比亞迪購買的生產線已相當陳舊,這意味著工程設計人員要根據現有的老設備進行很好的匹配,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調試并選擇合適的參數——這進一步加大了比亞迪研發和生產的難度。 如果比亞迪選擇更新生產線,則意味著巨大的額外開支。從以往國內芯片工廠的建設造價來看,動輒花費上十億元的成本。 “比亞迪的寧波工廠當下還只能生產一些簡單的IC產品,我估計要做出符合電動車使用規范要求的IGBT模塊至少要兩年時間。”比亞迪微電子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比亞迪IGBT產品都來自于ABB等外國公司進口的芯片,在比亞迪微電子的深圳工廠完成封裝。比亞迪IGBT產品尺寸較小,且穩定性和國外產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用于電焊、變頻器、工業控制等領域。 而電動車領域需要的IGBT產品,則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 電動車使用的IGBT壽命要求是普通工業用IGBT產品的10倍以上。這項技術對于全世界的廠商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目前只有德國英飛凌等少數國外廠商掌握這種技術。 上述比亞迪電子的經銷商表示,正在銷售的比亞迪低端IGBT產品在市場上的反響也十分一般,這說明至少到目前為止,比亞迪在IGBT的生產工藝上還沒有達到很好的狀態。 對于比亞迪和王傳福來說,寧波項目更像是一個籌碼很大的賭注,一旦其核心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將大大增強其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甚至可以憑借其在IGBT方面的優勢,輻射其它行業。 10月16日,國際知名投行巴克萊以近10倍于巴菲特認購價的78.145港元,增持3232.75萬股比亞迪股份。資本市場的追捧,使得比亞迪可以獲得更多的研發投入。 不過,這一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單純的資金投入并不一定能夠立馬帶來產出。 在此前,國家很早就啟動了在IGBT方面的研發,中央立項并撥付的經費也已經一撥又一撥了,然而目前,國內廠商在IGBT方面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和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 “要解決IGBT的研發和生產工藝不僅僅是砸錢就能解決的,需要時間和經驗積累。” 南京銀茂微電子的這位高管表示,國外對中國在這一塊的技術封鎖十分嚴格,國內的研發和制造人才也很緊缺,就連設備進口也受到層層限制,這些都可能影響比亞迪的研發進度。 |
夠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