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檔介紹如何修改 iTOP-4418 開發板用戶區大小。文檔中的分區數據是針對 16G 的eMMC。 uboot 設置 進入 iTOP-4418 的 uboot,如下圖所示。 ![]() 輸入命令: setenv fastboot "flash=mmc,2:uboot:2nd:0x200,0x78000;flash=mmc,2:2ndboot:2nd:0x200,0x4000;flas h=mmc,2:bootloader:boot:0x8000,0x70000;flash=mmc,2:boot:ext4:0x00100000,0x040 00000;flash=mmc,2:system:ext4:0x04100000,0x340000000;" 注意上面的命令要一起輸入,setenv 和 fastboot 之間要有空格,fastboot 和雙引號之 間也要有空格,如下圖所示。 ![]() 然后要保存配置,使用命令“saveenv”,如下圖。 ![]() 如下圖所示,使用命令“reset”,重啟開發板,再次進入 uboot 模式。 ![]() 然后輸入 fastboot 命令,準備燒寫。 文件系統 Qt 的文件系統的編譯腳本需要修改,如下圖所示,Qt 的編譯腳本是 “build_android.sh”。 ![]() 打開編譯腳本,搜索關鍵字“make_ext4fs”,找到 Qt 文件系統的編譯命令行,按照下 圖所示修改,將“314572800”修改為“13958643712 ”。 ![]() 保存編譯腳本,重新編譯,生成新的 system.img 文件。 將 system.img 燒寫到開發板,重啟開發板,進入文件系統模式。 然后使用“df”命令,可以看到修改完之后,root 目錄變為 13G 大小,如下圖所示。 ![]() 補充說明 最小 linux 系統,如果想修改用戶分區大小,修改方法和 qt 的一模一樣。 其它大小的 eMMC,要是需要修改分區大小,則可以仿照 16g 的來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有兩個數據大小要對應。 編譯腳本中的數據 1“13958643712”十進制,如下圖所示。 ![]() 數據 2“0x340000000”十六進制,如下圖所示。 ![]() 上面的數據 1 和數據 2 要相等。 主要是 emmc 擴大了分區,還得要編譯 system.img 的時候指定大小,為了和 emmc 分區 對應,如果文件系統編譯的時候設置的小于 emmc 分區,那看到的結果就是編譯鏡像指定的 大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