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創板日報 5月9日,房晉用他剛用不久的華為P40手機,換取了一臺低端機——榮耀Play4T。 房晉這樣做,只因榮耀這臺手機的移動芯片,由中芯國際完成芯片代工制造環節,工藝用了14nm制程。 可以說,這款移動芯片“麒麟710A”,實現了國產化零的突破,是中國半導體芯片技術的破冰之舉。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中芯國際獲悉,5月9日,中芯國際上海公司,幾乎人手一臺榮耀Play4T,其與華為商城線上出售的同款手機不同之處在于背面的logo——SMIC 20和一行特意注明的文字:Powered by SMIC FinFET。 這是一款中芯國際成立20周年芯片技術集成終端。 此前,業界盛傳華為推出了麒麟710A入門級手機移動芯片,由中芯國際代工,制程14nm。但無論是華為還是中芯國際,都沒有正面回應或承認此項傳聞。 5月9日,中芯國際員工和業內人士拿到的這款移動終端,表明中芯國際14nm FinFET代工的移動芯片,終于真正實現規模化量產和商業化。 此前,華為手機移動終端芯片都由海思完成設計環節,之后交由臺積電代工制造。 去年5月16日美國啟動針對華為的技術禁令,臺積電是美國尤其想“攻克”的關鍵環節。 2020年以來,一直有傳聞稱美國對華為的技術禁令很可能再次升級:其將修改出口管制規定,將半導體元器件供貨者應用源自美國技術的比例,從不高于25%的要求,降至10%,而臺積電14nm生產線所采用的技術,源自美國的占比超過了10%。 一旦美國新版出口管制規定生效,臺積電將無法再給海思代工芯片制造,則華為終端將遇到巨大障礙。 一位要求匿名的芯片研發工程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說,“如果真如此,華為海思就失去立足之本,不再能提供任何芯片。” 之前關于此款手機所用芯片的傳聞,業內解讀為應對美國技術禁令。在低端終端芯片領域,看來確實已能實現國產化替代。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麒麟7系列的首款芯片是麒麟710,于2018年7月在華為發布的Nova 3i手機搭載出現,由臺積電代工,制程工藝12nm,主頻2.2GHz,八核。 榮耀Play4T搭載的純國產移動芯片麒麟710A,中芯國際代工,14nm制程,主頻2.0GHz,屬于麒麟710的降頻版。 若只看性能,麒麟710無疑不是當下主流,制程工藝落后,主頻也低,CPU跑分僅60948分,超越9%的用戶。 但其意義非凡,從芯片設計、代工到封裝測試環節,全部實現國產化,具有完全國產知識產權。 “這是從0到1的突破。”一位國內芯片技術巨頭公司芯片工程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說。 5月9日深夜,一群半導體行業人士圍著中芯國際員工頻頻發問,“哪里能買到SMIC 20周年典藏版(榮耀Play4T)?” 就像房晉那樣,這群始終站在移動終端技術最前沿的人,為了這款低端機,愿意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款最新主流旗艦級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