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強 真正的“U盤之父”是誰? U盤的全稱是USB Disk。它很年輕,但成長卻最快,故事也很多,大部分鮮為人知。1997年,隨著Intel在主板芯片組方面對USB支持的不斷加強,大量外設開始采用USB接口。于是,一種針對USB的移動存儲應運而生。那么,究竟誰發明了第一個U盤?圍繞U盤的撫養權,從1998年開始,新加坡公司Trek,以色列的M-Systems(現在的SanDisk),美國的Lexar(Micron美光的子公司)等紛紛發表聲明,宣稱是第一個U盤的擁有者。而這場紛爭最后隨2002年和2004年,中國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中國和美國關于“用于數據處理系統的快閃電子式外存儲方法及裝置”的全球基礎性發明專利授權落下帷幕。由此,法律上而言,U盤的國籍為中國,撫養權屬于深圳朗科,發明人為朗科的創始人鄧國順和成曉華,鄧國順被行業成為“U盤之父”,可謂國人之驕。 然而,最早記錄有U盤銷售的公司確實是新加坡的Trek。到2000年之前,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所有U盤均為新加坡Trek研發、制造、銷售的,當時的名稱叫大拇哥或硅盤。而朗科的創始人起初留學新加坡,作為Trek公司的U盤軟件驅動工程師,1999年回國創立朗科,起初作為Trek公司U盤在中國的銷售代理商。與此同時朗科進行自有U盤的研發,并先于其它公司在中國和美國申請了U盤的全面專利。憑此2000年又吸引Trek公司的注資,同時注入Trek公司的上游存儲資源,從而奠定了朗科,更確切的說奠定了U盤日后井噴的基礎。而對于知識產權的疏忽,讓Trek將永遠記住這個教訓。 正如第一章中所述,原始的資本積累,讓我們今天不必再去探究英雄的出身。關于朗科崛起背后的故事,以及朗科公司的中外屬性,坊間有不同版本的傳言,本文均將其歸集到原始資本積累過程中的一些商業競爭手法。我們只需要看到,今天的朗科確實已經成為一家依靠技術研發申請專利,依靠自有芯片的U盤銷售和其專利標準收費的上市公司,并不斷演繹著產品的創新。 朗科不僅擁有U盤專利,還注冊了商標“U盤”,“優盤”。因此,原則上講,第一個層次,當前市場上,除朗科品牌外,任何的U盤都不能叫“U盤”或“優盤”,更不能印刷有“U盤”或“優盤”字樣,否則視為商標侵權;第二個層次,當前的中國和美國市場,除朗科品牌外,任何的U盤銷售都是侵權的、違法的,因為朗科申請了全球性的基礎性發明專利,任何的U盤設計都繞不開這些專利保護。那么,市場上為什么U盤還可以如此泛濫銷售呢? 這不得不講述一下朗科由一家科技研發公司成長為一家依靠專利標準收益的艱辛歷程。2002年以前,朗科幾乎壟斷了U盤市場。然而隨后,愛國者憑借其龐大的IT渠道和市場營銷優勢,迅速的占據了朗科的半壁。2002年朗科申請的U盤發明專利正式獲得中國知識產權局的授權,于是朗科立即發動了一場**行動,以此告知整個U盤行業,誰是U盤的主人。這場**行動以對愛國者的起訴拉開序幕,這場官司從2002年持續到2004年,雖然從法律上講,朗科是戰勝全行業乃至全球行業的,但是,由于牽扯行業面積過大,而且也不可能一個行業市場只有一個品牌在壟斷經營,經過中國電子商會介入調停,雙方握手言和,也標志朗科開始走入專利運營階段。隨后,朗科轉向國際**,面對任何一個美國銷售的U盤,如果論侵權本身,朗科必定勝利,甚至就連隨后興起的MP3播放器,也有部分侵權在內,一定義上,就連蘋果的播放器,也悉數在內。由一個小小的U盤引發的國人的世界**以及專利費收取,不得不稱之為中國的一個里程碑。截至2009年6月30日,朗科累計全球專利及專利申請量達33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228件,覆蓋全球幾十個國家及地區。并且計劃每年新增申請100項發明專利。目前,朗科已經分別與美國PNY、金士頓、東芝、中國臺灣群聯電子等多家業內頂尖企業通過訴訟侵權形成簽訂專利授權使用許可協議,以多種專利運營的模式獲取巨額的專利費及良好的商業合作機會。至此,朗科已經成為技術為專利服務,以專利授權帶來商業合作的技術企業。 在此之后,U盤市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首先,商標的問題比較好解決,人人都知道那個小小的東西是U盤,也就沒有人也沒有必要在印刷“U盤”或“優盤”了,隨便一個Logo即可規避;其次,大的U盤品牌商自然要繳納專利費了,然而繳納多少不得而知,而小的甚至沒有品牌的大批量出口禮品呢,朗科自然也知道,如果要將市場上所有的U盤納入清剿范圍,公司規模恐怕要至少上千人了,也就從此半閉雙眼了,抓大放小了。 2002年以后,由于存儲器件Nand Flash成本直線下降,大量中國制造企業先后加入到U盤行業,中國躍升為全球最大的U盤制造國和消費市場,逐漸將軟驅載入歷史,開創了U盤時代。 ----------------------------------------------------- 后續 2010年很幸運,朗科依靠專利模式的故事終于上市了,這應該是99%海龜創立公司的目標。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想網絡上應該都可以搜索的到了。上市了,故事的使命完成了,然后破了,業績是實打實的說不了假的,股價升了,又墜落了,然后創始人辭職,**。哎!對海龜已經不想多說了,還是扣主題接下來講U盤的山寨吧。 U盤之山寨 U盤對于數碼行業最大的貢獻在于帶動了存儲器件Nand Flash的規模效應,從而影響了整個便攜數碼行業的進程。U盤的集散地當數深圳華強北中電市場。柜臺上或整齊或凌亂擺放著各種樣式U盤外殼、PCBA板或成品。在這里,沒有品牌的概念又或者說有任何品牌的概念,一切均遵從批量購買者的訂單要求。 注: Nand Flash 為存儲器件,通常所說的U盤512M/2G/4G等容量即為此器件容量。廣泛使用在便攜數碼設備中,如U盤,SD卡,MP3,MP4,GPS,手機等設備中用于存儲數據使用。 長短板U盤PCBA 各式U盤 PCBA 隨著山寨化的發展,U盤已經形成標準化的PCBA板、外殼、存儲器件三個部分。根據主流的模具形成公模化的配套,配合公模的PCBA可以形成獨立于外殼的規模化生產,上圖為一款主流的PCBA設計叫長短板,通過尾部PCBA板長度的剪裁調節,可以一板配三殼。根據客戶隨意和任意品牌的需求,有各種商標標貼印制、外殼絲印印刷和專門的激光雕刻商標服務。而U盤的外殼由于其開模費用低廉,因此款式數不勝數。 深圳今日資訊-各式各樣的U盤外殼 注:今日資訊是深圳山寨特有的報刊之一,在第四章多媒體播放器會有較為詳細的介紹。 U盤組成十分簡單,由U盤控制器芯片,存儲器(Nand Flash),一顆12M Hz晶振,若干阻容器件組成。其中Nand Flash為100%的進口器件,主控制器芯片本土有3-4家公司,臺灣有7-8家公司。2009年,深圳U盤市場每月出貨數量在kk級別,多數為出口禮品訂單。 注:晶振 產生芯片工作所需要的時鐘信號。 不知道黑片,千萬別說你懂“U盤”-解讀Nand Flash U盤的主要文章在其內部的存儲元器件Nand Flash。其為U盤中決定性的資源器件,意義和價值遠遠超過U盤控制器芯片。 受限于芯片設計能力和芯片生產制造工藝的要求,本土無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可以涉足Nand Flash芯片設計。市場上Nand Flash追蹤溯源無外乎是三星(Sumsung),美光(Micron),現代(Hynix),東芝(Toshiba),Intel,瑞薩(Renesas)等幾家品牌,Nand Flash的銷售供應掌握在少數Flash貿易商和代理商手中,然后再分銷出來。Nand Flash價格像股票一樣被市場炒作,中電賽格每天有開盤價和收盤價。Flash中的大部分是通過帶貨公司運輸進入大陸,一般增加6個點的帶貨費而非報關關稅的17個點。 Nand Flash芯片 如果說Nand Flash只有原廠出品的原裝正品芯片的話,如此簡單的U盤,那大家在幾乎什么都一樣的情況下,也不會有此番生氣了。那么,是什么激起了U盤市場持續的千層浪呢? 【解讀 Down grade Flash】 Nand Flash wafer 和所有芯片一樣,上圖為一片載有Nand Flash晶圓的wafer,wafer首先經過切割,然后測試,將完好的、穩定的、足容量的晶圓取下,封裝形成日常所見的Nand Flash芯片。那么,在wafer上剩余的,要么不穩定,要么部分損壞不足容量,要么完全損壞。原廠考慮到質量保證,宣布死亡,嚴格定義為廢品全部報廢處理。 注:wafer 即為圖片所示的原片,由純硅(Si)構成。一般分為6英寸、8英寸、12英寸規格不等,芯片就是基于這個wafer上生產出來的。Wafer上的一個小塊,就是一個芯片晶圓體,學名die,封裝后就成為一顆芯片。 挑剩下的 Down Grade Flash Wafer-黑片 在原始資本積累下的利益驅使,資本決不放過任何的暴利機會。對于那些原廠已經宣判死亡的壞Flash,由主控芯片設計公司發起的一輪技術探索,經過一代一代的完善,最終成功的將部分壞Flash起死回生,從此這部分Flash有了一個新的名字,Down Grad Flash,意思為低等級的或降級的Flash,俗稱黑片。 對于零成本的廢品,通過針對性的技術手段,篩選出能夠使用的部分,分流成各種降級容量的Nand Flash,宣告了一個巨大的灰色利益的誕生,并迅速擴大。Down Grade Flash晶圓的wafer以噸的形式在香港集結后進入深圳,“廢品”經過系統的測試、篩選、封裝后分銷或直接用于產品。 黑片有專業的嚴格的測試體系,即使用帶有U盤控制器芯片的測試架,對晶圓或封裝后黑片進行系統檢測,依據具體的能夠讀出的真實容量進行分類,以該容量重新進行標識。例如:原來容量為2G的Down Grade Flash,如果是存在壞塊而容量不足的,根據識別出的容量分流,降級為1G,512M,128M或更小容量。黑片的測試如今已經形成了標準化規范,黑片進行多個方面的測試,以盡可能保證黑片的可用性,同時可以利用測試強度參數控制黑片的穩定性。黑片的測試已經形成一個專門的產業,專業的測試工廠擁有成百甚至上千的測試架,每片測試費用約為0.15-0.2元,需要的設備僅為電腦、測試架和工人。 那么,最終黑片成本究竟是多少錢呢?這個沒有人能夠精確的回答,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回答。對于原廠,Down grade Flash為報廢品,成本是零。對于黑片貿易商,成本為每噸的價格平均到每一顆晶圓,再乘以該批次良率,最后加上測試費用。那么每噸到底有多少會形成最終有容量可以銷售的黑片,即黑片良率呢?原則上沒有人可以保證,這是一種風險。隨著Down grade Flash這一灰色貿易的逐漸完善和長期合作,原廠會在晶圓上標注出來哪些是應該可以讀出容量的,因此每一批的良品率會有一個無保證的口頭預知。一般情況下黑片的最終成本遠低于原裝片,但也并非每次都能大賺,這還要依靠最終分類出來的容量等級和Flash的行情,顯然對于價格持續走低的Flash市場,黑片的滯后性帶來了黑片貿易商的巨大壓力。也正因為此,黑片對于主控制器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對于最終使用工廠,黑片究竟應該多少價格呢?自然是跟隨原裝正品的市場價格保持相對降低來銷售。2008年之前伴隨Nand Flash價格的迅速持續走低,以1G Byte 的Nand Flash為例,2007年最高價格為100元以上,2008年5月降到十幾元,因此,黑片貿易商并未獲取到巨大的商業暴利,最大的灰色收益者應該還是Flash原廠的某些人。然而一場全球經濟危機改變了這一格局,以2G Byte的Nand Flash為例, 2008年8月原裝片的價格是14.00元左右,由于經濟危機的產能縮減,2009年10月的價格為37.00元左右,其間最高至50.00元。這給黑片貿易商帶來空前的巨大的商業暴利。 【解讀 白片】 仍然是受巨大的灰色利益驅使下,相對黑片和原裝片,又出現了后來的白片。白片為完好的足容量Flash晶圓,被原廠某些人為的操作成為報廢品。流入市場后,封裝片上無任何標識,但是質量和容量沒有任何問題。Flash貿易商利用激光鐳雕可以隨意打印任何品牌的芯片標識。 U盤的真正魅力,就在這里。 U盤控制器 - 小芯片,大學問 【解讀 U盤控制器芯片】 第一代U盤的主控芯片較少有記載,從下圖可以看到,當時有使用過ST的芯片作為主控。 第一代U盤PCBA 如今,U盤的主控市場已經擁擠不勘,針對本土市場,衡量一顆U盤控制器芯片好壞已經遠非價格和性能,而是尖銳到:對于黑片的兼容性、穩定性、容量識別率、量產速度、讀寫速度當然還有價格。其中優先考慮的是:黑片識別率、識別穩定性、識別容量大小和量產速度。相對Nand Flash,控制器的價格便顯得微不足道,2008年,U盤控制器市場的價格在2.5-3元左右,而2009年在1.8-2.5元左右。 當前U盤主控主要分為兩類:一類主要為臺灣公司芯片,針對國際U盤大品牌,只支持原裝正片Nand Flash,堅決不支持黑片,以此樹立行業信譽,以獲得U盤大品牌的訂單,例如:Kingston的U盤只選用臺灣的擎泰Skymedi和群聯Phison的主控。另外一類經受不起巨大黑片市場的誘惑,紛紛出招解讀黑片,臺灣的有安國Alcor,鑫創3S,慧榮SMI,聯盛USbest,中穎等,中國本土的有深圳芯邦Chipsbank,超科微MX(實為四川登巔),蘇州國芯,深圳XX等。而朗科雖然有自己的主控芯片,但是事實上朗科基本不用自己的芯片制造U盤,原因大家應該能夠想到,U盤專利擁有人,如果自身沒有U盤控制器芯片也太說不過去了,但是別看U盤那么簡單,可不是那么容易設計好的。 之所以如此多的主控寄居于一個小小的U盤,主要是因為其巨大的市場容量以及各類黑片的參與,能夠讓每一家都能夠找到一個突破分得一杯羹。其中,深圳芯邦雖然不是黑片處理第一人,但卻將黑片的處理推上了一個系統化的高度,2007年左右,基于芯邦的黑片處理技術,形成了早期黑片的規模化測試和系統化的測試標準,其中芯邦的9+1測試,以及后來的安國3+1測試,都在多方便盡量保證黑片的穩定性和可用性。但由于芯邦公司的體制問題,人員流動性較大,很多芯邦的技術人員先后離職,同時將黑片的處理技術帶入了各個公司,如XX,XX等,并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因此,芯邦也被稱為本土U盤的黃浦軍校。 鑒于U盤的市場容量,還有一些人們視線以外的公司,多數也為芯邦體系的技術人員,即使僅有5、6個人,也號稱芯片設計公司,將山寨化擴展到芯片設計。 清華紫光根本不做U盤! 【解讀 U盤品牌】 有多少人知道,“U盤”或“優盤”的唯一合法的品牌經銷商只有朗科一家。 有多少人知道,愛國者基本上是一個品牌銷售商,絕大部分數碼產品均為貼片銷售,同時沒有自己的加工工廠,所有的數碼產品均外發OEM加工。 有多少人知道,市場上的清華紫光甚至不是一個品牌銷售商,其U盤無一例外,為100%的假貨,因為清華紫光本部根本不做數碼生產和銷售,只是將其商標外放,到最后完全失控,居然成為當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U盤“品牌”之一。 有多少人知道,即使U盤的發明人朗科,其U盤也幾乎不使用自有開發的主控芯片,而是采用第三方的主控芯片來設計U盤,同時外發加工。而公司的所有研發都服務于不斷申請專利。 有多少人知道,如果你是普通的消費者,在市場上想真正購買到大品牌原裝的正品U盤真挺難的。 一定意義上講,U盤的品牌很脆弱,因為如果都正規生產,實在沒有太多的差別存在于不同的品牌之間。也許這嚇壞了消費者,其實作為品牌U盤還是存在的,例如:金士頓,朗科,愛國者等,他們的U盤經由代理商正規經銷,他們的價格對比普通品牌的U盤要高出一些,這是出于品質的要求,然而正是這種價格差帶來的巨大利益,使得普通消費者想購買到真的大品牌U盤變得復雜和困難了。 【 解讀 U盤假容量】 這又要歸功于U盤主控制器芯片,它可以讓一個U盤讓電腦看起來是任何的容量。這種處理主要應用在大批量禮品單,以出口為主,行業內稱之為垃圾禮品。 該需求為利益驅使,有些是客戶要求,有些是工廠的一次性買賣行為,集中一單完成原始積累,重新改頭換面,東山再起。由于最終產品是送給消費者而非銷售,因此不會引起較為嚴重的售后處理。 U盤假容量主要基于黑片,完全沒有必要使用原裝片進行,雖然屬于工廠的非正規行為,而根本上講,是主控芯片默默支持的,完全可以在量產工具上禁止該功能。因此,一但主控芯片涉足黑片市場,便與品牌絕緣。 不過,國內的消費者大可放心,如果是免費獲得的,你也無需伸冤。而柜臺的零售商不會傻到去賣假容量自找麻煩,但是天橋上,街邊練攤的,打游擊的就沒有任何保證了。 【解讀 U盤質量】 到底U盤好與壞在于哪些方面呢?首先不是Nand Flash,而是晶振,晶振的好壞,價格雖然相差不大,但是相對于U盤工廠2塊錢人民幣的加工費就顯得巨大了,再加上U盤加工量都很大,所以選用劣質晶振在所難免。所以,當你的U盤不工作了,先別丟棄,看看指示燈亮不亮,如果不亮,更換一顆晶振,那么多半就行了,資料數據應該都還存在。 其次就是Nand Flash了,白片暫且不說,黑片由于是起死回生,必然存在比例性的不穩定性,這個比例一般而言至少10%。體現出來的就是文件突然不見了,正常使用的U盤插入電腦提示未格式化等現象。 深圳大大小小的U盤廠不計其數,很多工廠在退出MP4市場后轉入U盤,因為無論是單體成本、復雜度還是質量控制,相對比例的加工費折算下來,U盤的加工要劃算很多。U盤無論工廠大小,出廠前均經過至少兩次的檢驗,畢竟任何工廠都是想盡量降低返修率的,否則作不了長期生意也就無法生存了。 U盤的真真假假 【解讀 U盤真假】 一般情況下,我看到別人使用Kingston的U盤,我會先問一句,真的假的,因為據說假率為80%(請忘記這個數字,沒有根據)。還真的讓我看出很多假貨來。也以此接受著投來的驚訝和佩服的眼光。關于U盤的真假,網上很多帖子詳細介紹了,這里就不講表面文章了。 我曾經將2個Kingston的U盤給行業內的朋友鑒別,一個是從正規代理商高價買來的正品,另一個是仿制的。結果就連專業人士都將兩者認錯了。 你會發現,正品的外殼縫隙甚至比假冒的還大。在市場上,外殼仿制很容易,而且前言中有說明,仿制的可以比正品的模具還精細;商標粗略仿制很容易,但是伴隨防偽技術的提高,仿的像還頗有些學問,目前最新的商標貼紙采用雙色視角印刷效果,該標市場仿制售價為2毛錢一個;防偽電話就更有趣了,即使假冒的Kingston,打800查詢電話過去,也會有人一個很動人的聲音接待你的,區別是你報任何的標識碼都是正確的。那么剩下的都在內部了,一般消費者無法查看,插入電腦后,主控將模擬出所需要呈現的一切字符,即使使用專業的工具查看,所有顯性信息也都可以顯示的完全相同。除非對于主控芯片了解的行家,可以通過主控看出Kingston從來沒有采用這顆主控做過U盤,因為Kingston只采用臺灣擎泰Skymedi和群聯Phison的主控。但可以告訴大家,如果真的有必要,控制器芯片廠商可以配合工廠讓專業的工具讀出任意的芯片型號,只是Kingston的零售銷售量對于U盤而言微乎其微。這些專業信息的識別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太困難了。 公開叫賣的各種標貼 U盤選購指南 【解讀 U盤下一代】 隨著2009年USB3.0的標準發布,下一代U盤本應開始倒計時。然而,U盤的整個市場要看Intel心情,因為沒有PC主板芯片組對USB3.0的支持,任何的外設都無用處。Intel已經正式宣布,USB3.0進入主板將推遲到2011年,這無疑宣判了所有涉足USB3.0相關研發的公司必須在苦撐2年。 USB3.0將接口速度從現在的480Mbps提升到了4.8Gbps。與此配合,Nand Flash的標準也從之前的ONFI 1.X提升到了新的ONFI2.X版本,其接口速度也提升到200MByte/s,Micron(美光)已經在2009年率先推出了ONFI2.X的Nand Flash芯片。很快ONFI3.0的標準也經出臺,屆時接口速度將達到400MByte/s。 【選購用語】 黑片,白片,原裝片。 【U盤選購指南】 U盤的特點使其較多成為數據文件的臨時中轉載體,無法擔當重要文件的唯一存儲載體。因此,其內的數據一旦丟失,不應該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針對大部分的普通消費者在購買U盤的時候,不妨購買小品牌的U盤,主要原因有: 1. 這些U盤市場銷量不大,因此無人仿冒,也無假之說。 2. 由于U盤的消費主戰場不在市場散戶,而是大批量的外單,所以主推國內市場的小品牌很少會為節省幾塊錢而使用黑片,以此帶來的返修損失不值得。 3. 這些小品牌是想依靠渠道,價格優勢正規銷售,不會打游擊戰,因此柜臺都相應的承擔質保,因此,任何的無法使用都是可以得到保修的。 4. 各大品牌標稱的讀寫速度差別,雖然確有其實,但幾K字節/秒的差別實際不會感受到很大區別,完全是市場品牌宣傳的一種手法,可不必在意。 5. 即使這些小品牌日后不做了,消失了,鑒于其上理由,品質也有相應的保證。 如果采購的地點在深圳華強北中電及周邊批發市場,那么,任何的所謂的品牌都幾乎不要相信了,99%以上的均為黑片制造,主要面對各種出口貿易商。在這里選購的時候,需要強調個人使用,要原裝片的,那么柜臺的人一般都會坦白的告訴你這個是黑片,因為你使用了行話。 另外,街邊的擺攤的銷售U盤,因為品牌名氣的關系,一般都是Kingston,即使再像真的,再心動也不要采取行動。 U盤完了 對于一個從事過U盤主控研發和銷售、參與黑片貿易、親身U盤制造、運作成品貿易的筆者,一方面看到U盤控制器芯片設計公司的艱辛起伏,另一方面看到黑片炒家動輒庫存幾千萬,轉而陡然獲利幾千萬的大喜大悲。在這里一語雙關,一方面作為U盤的完結篇,一方面論述一下當前U盤的整體市場格局。 請問,有多少人手中的U盤是自己買的? 就這一個問題,就可以清晰的描述出U盤的市場格局。對,答案是,很多人手里都有一個U盤,但絕大多數都不是自己買的,也許都忘記了是什么情況下被誰送的了。 U盤的市場很大很大很大,最大的一個市場是禮品市場,而其中海外禮品市場應該占據了至少9成以上。真正柜臺銷售流通的僅微乎其微的可以忽略部分。而在禮品市場中,因為是贈送的,所以,質量的好壞是沒有人特別在意的。例如:商場搞活動,展會活動,你被送了一個質量有問題的U盤,請問,你會去找他們換一個么?你會質量投訴么? 這就是為什么U盤市場黑片強大生命力的源頭,是需求結構決定的。 這幾年,U盤控制器芯片設計公司活的都很辛苦(聰明的撈一票轉型了,前文有述)因為黑片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 黑片跟著flash的制成走,今天90nm,明天70nm,后天50nm,結構也在不斷升級; 2. 每一批黑片都有不同的問題需要U盤控制器去處理,誰這一批處理的好,誰的主控就搶手。 在整個U盤市場中,主控沒有地位,黑片是主導者。一個主控什么價格?2塊錢人民幣不到,一個nand flash什么價格?因此主控一方面要跟著黑片走,另一方面要跟著USB走,因此就出現了主控芯片各領風*數個月的局面,U盤工廠是沒有必要有忠誠度的。 然而,更深層次,由于黑片貿易商追蹤溯源,只有那么數的過來的幾條途徑。讓你更哇的是,大型黑片操盤貿易商已經不再測試分銷了,而是形成大規模的黑片測試、U盤PCBA加工后,直接分銷良品PCBA和直接接大宗成品訂單。由此一來,整個U盤的山寨產業鏈更加縮短、專業和成熟。 對于這樣一個市場,顯然不是一個良性發展的市場,涉入其中的芯片設計公司,如果只有單一的U盤控制器芯片,最后只有一個出路,不跟黑片者死,跟著黑片者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