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宏志 最近,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I)發布報告說,隨著智能機器人加速進入職場,美國四分之一工作崗位將受嚴重沖擊。該報告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大約3600萬美國人從事的工作可能實現自動化,他們至少70%的工作任務可能很快可以由智能機器人完成。 ![]() 另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同年發布的報告稱,未來20年,全球近半數工作崗位面臨著被智能機器人取代的風險。由于智能機器人替代勞動力的進度正在加快,重塑就業形態的深度與廣度前所未有,部分領域就業或將迎來“動蕩期”“調整期”。 國際勞工組織(ILO)曾在去年就表示,未來20年,菲律賓、柬埔寨、印尼、泰國和越南將有超過半數勞工面臨智能機器人帶來的失業危機,受影響人數超過1.37億人;屆時,他們的“鐵飯碗”就會被打破。 有關專家表示,智能機器人已經到來,它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智能機器人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深刻的影響,未來將會有不少人面臨智能機器人帶來的失業危機。但是,人們不必為未來工作過多憂慮,也不必為前途困惑;重要的是做好思想準備,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 早在1990年,中國科學家及未來學家周海中教授在《論機器人》一文中就指出:智能機器人將漸漸取代人類的一些比較危險的工作和大量繁瑣機械的工作,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和好處,也會給人們提供很多新的與自動化技術相關的就業崗位;因此,人們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便在未來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智能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代表性產品,將隨著人工智能、新型材料、新型感知等前沿技術的進步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呈現出更加靈活、高效、安全、與人共融的新特征,并在社會供給、創造新消費需求兩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機器人制造已進入2.0時代,也就是智能機器人時代;智能機器人可能會替代部分傳統就業崗位,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只有新型勞動力才能適應智能機器人時代。今后智能機器人將深度融入人們的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中,未來即將進入人機交互與融合的新時代。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無論是智能工業機器人,還是智能服務機器人,亦或是智能特種機器人,其智能水平并不高,只能說是智能機器人的初級階段。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的發展,智能機器人的智能水平將不斷提高和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未來人們的工作、生活等方式就會發生巨大變化。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機器人今后帶來的、更多的是那些我們無法預知的新職業,而它們將對人類社會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 (作者單位: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