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傳 感 器在工業制造業領域的發展與應用尤其火爆。自2012年以來,產業市場規模從800多億美元提升到了2017年的2000多億美元,產品類型和品種接近3萬余種,在工業生產方面的價值凸顯,讓其成為了各國經濟發展的先導性、戰略性產業之一。作為信息技術基礎之一的傳 感 器,如今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產與生活之中,不管是從機 器 人到無人駕駛,還是從智能手機到智慧家居,抑或是正在建設的智慧城市,都能瞧見它的身影。 其中,傳 感 器在機 器 人產業中的應用受到了以美國和日本為主的大部分國家的關注,在這些先進國家的帶動作用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智 能 傳 感 器”發展的熱潮,當前我國也身處其中并積極應對。 機 器 人與傳 感 器的組合,可以說具有十分美妙的化學反應。傳 感 器之于機 器 人就像各種感知器官之于人類,傳 感 器為機 器 人提供了視、力、觸、嗅、味等五種感知能力,讓其擁有靈活的身姿、靈敏的智能,以及全自 動 化的操作。同時,傳 感 器還能從內部檢測機 器 人的工作狀態,保證機 器 人作業的穩定性與靈敏性,從外部探測機 器 人的工作環境和對象狀態,保障人機關系的安全性。 而機 器 人則為傳 感 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落地場景和更高要求。隨著機 器 人產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傳 感 器應用需求迎來快速增長, 傳 感 器的研發生產獲得進一步加快;另一方面,機 器 人給傳 感 器的升級帶來了功能、種類和技術方面的新要求,促進著傳 感 器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當前,“智能傳 感 器”便是傳 感 器與機 器 人結合之下的新型產物與全新趨勢。美國方面認為,21世紀的信息化時代一定程度上屬于傳 感 器,而進入到智能化的年代之后,傳 感 器前面自然而然也需要加上“智能”二字。 與傳統傳 感 器相比,智能傳 感 器因為帶有微處理機,能夠采集、處理和交換信息,因此具有高精度、低成本、自 動 化和智能化等優勢。借此優勢,近年來全球和我國的智能傳 感 器市場普遍迎來了快速成長。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傳 感 器市場規模為995億元,其中智能傳 感 器達到約698億元,市場占比超過70%,2016年全球智能傳 感 器市場再度擴大至1700億元左右,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兩位數以上,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同時在我國,2015年國內智能傳 感 器企業產值約為14億美元,預計2019年國將達到37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超過30%。2019年,預計我國智能傳 感 器市場規模還將擴大到137億美元,本土化率將從2015年的13%提升到27%。不管是從國際還是國內市場來看,目前智能傳 感 器的發展都屬于快速上升態勢,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是市場發展的主流。 不過,由于我國起步晚發展較為初級,國內傳 感 器的智能化發展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我國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比如產業較分散、規模較小、缺少龍頭企業和領軍人才、產業鏈不完整、產業融合度不高、產業空心化嚴重等等,都讓行業發展遭受到重大阻礙。 雖然國家政策的陸續出臺和紅利發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部分矛盾,但依然有相關問題比較嚴峻,需要產學研政的合力攻堅。其中之一便是研發與生產的脫節問題,該問題主要由研發機構與生產企業交流不夠所導致,需要校企之間加強融合;而面對人才流動大,聚集度不高,人才匱乏等問題,受企業實力、競爭等多種因素影響,也需要企業與企業間加強合作。 此外,面對市場自身秩序混亂、壁壘高企、產品遭受進口沖擊導致的國內企業喪失規模效應和拉動作用,造成市場良性循環的崩塌。這需要企業與行業共同發力,一方面要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實力,一方面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適度降低準入條件和限制條件,促進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打造良好的發展生態。 總而言之,伴隨著智能化理念對各行各業的滲透,未來智能傳 感 器必將在市場整體規模中占據“半壁江山”。只要把握好這個重要機遇,在政策、市場等利好加速落地的情況下,我國智能傳 感 器行業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AO-Electronics 傲 壹 電 子 官網:www.aoelectronics.com 中文網:www.aoelectronic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