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樓

樓主 |
發表于 2011-3-1 17:15:22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季 畫板這個事兒
這集本來想說說ECAD這個工種壓力怎么個大法,不是□□□□大法,是壓力大法,是“你丫力大嗎”的大。后來一想啊,看我帖的大部分都是沒干過ECAD的,為了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我后面的文字啊,我先給沒畫過板的,根本沒干過硬件的,過路的大爺大媽們,講講畫板是怎么回事兒。力大的事兒第三集再說。
本集主題——畫板這個事兒。
先講講正規流程啊。“正規”的意思是理想狀態的流程。
比如我是畫板的,需要哪些前提工作呢?
首先,最主要的,得先拿到原理圖;
其次,我得知道板廠的工藝水平,我畫出的圖來板廠能不能做出來;
然后,我得把電氣規則、貼片工藝,殼體干涉了然于胸,對我來說呢,是了然于心,原因大家都知道了,我沒有胸;
其他的呢,就是需要你對軟件操作熟練啊什么的,然后你就開始畫線就行了。
聽起來挺簡單的是吧。下面我來詳細說說具體操作。
實際操作起來和開始的計劃能夠差多遠呢?比如說美國特種部隊啊,接到一任務,說你們中午吃飽飯,下午啊,幾個人去把張三給我抓回來,這張三啊,是一國際大毒梟的手下,他呢,也不是個重要人物,所以平時戒備不嚴,今兒下午呢,他在二奶那喝酒,隨身就帶個一米六的保鏢,你們速去速回。特種部隊一聽小case,去了十個人,回來一個。怎么回事兒呢,保鏢是李連杰,另外情報失誤,張三那二奶是武器販子他閨女,隨身帶了150個保鏢和200架火箭炮, 提前還知道他們要來,沿途設了250個路障,埋了580個地雷。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啊,驅動的不知道畫板的是干嘛的,畫板的不知道軟測是干嘛的,PM不知道行政干嘛的,庫房的不知道認證的是干嘛的,DCC不知道射頻是干嘛的。所以經常有互相歧視的現象,不好意思說別人啊,比如說我當時干的最累的時候,看誰都像吃干飯的,就我最牛啊,全靠我撐著公司。這么說也太夸張 了,反正就這意思吧。
反正有人就覺得,你不就是畫個板兒么,默默唧唧干那么些天還出錯。
親娘那,冤枉啊。
04年我進德信的時候,人口比較少,德信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作還比較隨意啊。比方說啊,就打比方啊,具體事情太多了記不清是誰了。
拿到原理圖之后,王琳說,你們先走線啊,我們去 review原理圖去。板畫一半了,原理圖review完了。一看,不對啊,camera連接器40根線畫反 了,LCD也反了,哎呀,鍵盤定義也反了!好家伙,前三天都白干了,改吧。哼哧哼哧又干了三天,結構的來了,哎呀,不行啊,ID改了,你這個LCD位置 啊,需要往左移5mm。挪吧,不挪裝不上殼啊,40根挪完了,結構一看,不對啊,他說你挪反了,叫你往左,我說是左啊,一看,原來他說的是從背面看過來的 左。
曾經有一次啊,這個趙曉松肯定印象深刻,當時他陪我加班到晚上十一點,一個四層小板,屏來回來去挪了三四回。后來我往衛生間去哭了三四回,委屈啊。這個丟人的事兒不提也罷。
另外我這一邊走線,一邊改原理圖的,最讓人恨。畫原理圖的覺得我這不是著急嘛,PM催呢,我先用一個50pin的連接器放這兒代替一下,回頭找到合適的 40pin,一替換就行了。說的容易,回頭我一點ECO to PCB,畫好的40根線全沒了。(這個是由PADS的特性決定的)
你就好比你拿繡花針啊,煤油燈下繡了三天三夜,繡了一對鴛鴦,栩栩如生,自個兒怎么看怎么好看,正欣賞呢,上面來人了,說鴛鴦不好看,改鵝 吧。又三天三夜加班加點繡了一對鵝,上面人說不好,改成一對野雞。
我……,你……
你知道繡花針和鼠標有啥區別嗎,鼠標戳人不疼。
所以呢,黨中央三令五申,一定要原理圖 fixed了再走線。后來康曉巖,康兒,頒布了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理圖fixed了以后再交給ECAD畫 板,一旦ECAD開始走線了再改原理圖,罰錢!
可惜,這條圣旨頒布了以后我已經從ECAD出來了,沒趕上好時候。
畫板的另外一難,難的是你得把所有規則了然于胸 /心。
哪些規則呢?詳見ECAD checklist V2.6.xls,這個文檔只是針對DragonFly平臺總結的,當然了,其他平臺的規則還沒包括在內,欲了解詳情的,請參各大芯片spec倒數第N 頁。
大概說說都哪些:
1. Clock (所有時鐘,比如cpu的,camera的,LCD的,)
2. audio(receiver,speaker,mic,headset,BT,FM……)
3. RF(所有線射頻線)
4. Power(所有電源線都加粗)
5. 其他走線,比如USB,ADC等
以上我總結的不是很全,真要都列出來,A3紙得三頁。
線也分三六九等。重要信號,強干擾源,弱信號敏感信號,都是上等線,立體包,上下前后左右,都得是地,不許側漏,比蘇菲效果好。
中等線是左右包地,上下層可以垂直交叉些其他線。
下等線是盡量包,實在包不上就拉倒。
不要以為下下等的線沒有要求,有。比如鍵盤走線,從鍵盤出來, 就得進ESD,據說啊,靜電是一股強大的神秘力量,所以從鍵盤出來,走線要加粗。
規則很多,你第一次畫還不一定能記得住,所以高手畫原理圖,都會在原理圖上做標注,哪根需要包,哪根需要加粗,都標出來了。最后ECAD拿到原理 圖,圖上都是圈圈和叉叉。
你說ECAD的生活就是第七日,生活就是一個板兒接一個板兒的畫,哪有時間看IC spec,layout guide line,都得PL看完了,告訴ECAD。(從這就看出ECAD就是沒什么技術含量,小工,畫的再好,學不到東西)
另外就是板廠的工藝,你得知道,而且板廠很多,每家工藝可能不太一樣,有的能做0.2的孔,有的不能,有一回一小FPC,走不出線來,老余把過孔 0.3改成0.2了,數據發了,板廠的人找上門來了,各位大哥,小弟也很想接這個單,但是0.2的孔小弟做不了啊。
我也出過一回錯,之前問一大哥,埋孔和盲孔之間間距留多大啊?這大哥特熱情,告我說沒有要求,好,畫完了,板廠又瘋了,騷信牛小武也瘋了。
這都是04年或05年的事兒,大家都犯過大大小小的錯,后來就好了,說實在的,要不是康兜著,我們幾個畫圖的可能都死好幾回了。
板廠工藝都有什么呢,想知道嗎?不想知道的跳過這段啊。
板廠工藝:線間距,線寬,最小鉆孔孔徑,孔外徑,鋪銅與元件間距,絲印與焊盤間距, 綠油與走線間距,表面處理方式,你是要OSP還是鍍金啊,還是OSP+鍍金啊,什么樣的板材,什么樣的厚度能滿足阻抗線要求,尺寸公差啊之類的。
比如說2mm的走線能過流多少安培啊,這不是工藝,這是電氣規則。(當然了,這個括號里的內容比較重要,因為我后來研究過國外一個人寫的一本關于 PCB的書,走線的過流能力和走線在哪層,銅皮厚度,走線寬度都有關系,這個人特別牛,是IPC委員會的委員,閑的沒事就定一些標準,副業呢,就是寫書賺錢。IPC呢,就是PCB的國際通行標準,畫板的制板的貼片的都得按這個來,相當牛逼,他們那些人這輩子就指這標準活著,所有標準摞起來,可能有200來 米高吧。話說我拿這本書里的標準一算,咱們以前認為2mm過流2A的認識是錯誤的,1mm寬1盎司厚的銅線過流1A是正確的,但線寬和過流能力不是線性 的,2mm最多過1.6A)
上兩段寫的顛三倒四,這段來寫寫貼片工藝,不愛看的已經都知道的也可以跳過啊。
貼片工藝包括元件間距,綠油開窗,鋼網開孔,測試點怎么放, 工藝邊留多少等等。
像綠油開窗和鋼網開窗(負片)都是做庫的高振山高工來考慮,我們只需要考慮元件間距就行了。板子大的話都不是問題,板子要是小 了,就差那么一個0402的電阻,放不進屏蔽罩里,怎么辦?挪了250個件,擠出那么點地方,放進去了。過了三天,發現走線走不出來。
另外就是測試點要注意,測試點要大,間距要大,不然做夾具的罵街。
寫到這個我覺得挺累的,工藝啊規則啊方面的好多人懂,我就不得瑟了。
寫寫走線吧。
好比說我吧,看到慢屏幕白色的飛線就大腦抽筋,后來我把白色改成黑色,黑色改褐色,褐色改綠色,依然改不了我藍色的心情。
有段時間江湖上奔走相告,小孟走線走的快啊,大家把板都交給小孟畫啊!
曾經我旁邊坐著崔霆,我剛花4天時間畫完一板,于是跟崔霆夸下海口,下一個板,你看著啊,也四天!結果崔霆瞪著倆眼看了6天,也沒畫完,你看崔霆眼睛現在還紅著呢。
其實這倆板難度差不多,但是因為人的狀態啊,板子大小啊,稍微有差異,這一稍微,也許就半毫米的板邊差距,2天出去了。
所以你光看見我畫了4天那個呢,沒看見我畫14天沒畫出來的那個。
再說了,我那4天是什么狀態,布局完了,對著飛線,我拎起鼠標,運一口氣一跺腳,腦子走的 比鼠標快,所謂“倉啷啷把出寶劍,嘩啦啦馬踏聯營”!到第四天頭上,兩口鮮血噴到顯示器上,板子完了,我也差不多完了。
關于軟件啊,PADS,太熟了。你得熟到什么程度呢,會使用pads走線不行,你得知道什么情況下會出bug,出了bug怎么補救。比如說,畫板時不能開金山詞霸,license丟了你怎么辦,等等。當年事故太多了,辛苦畫了兩天,PCB文件“fatal error”這倆字兒出來你什么感覺,就好像你鉆進航天飛機,飛到火星,從火星上回頭一看,地球被一顆小行星給撞上了。
軟盤硬盤移動盤U盤里一通亂找,找不回來。曾經還有電腦崩潰,只好摘硬盤。
后來學精了,新招來的ECAD,時召磊給他們講的第一課就是如何備份。
上面羅里啰嗦顛三倒四寫了這么多,就是告訴你ECAD是干嘛的。
下一集再進一步講講為什么畫板的丫力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