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智慧醫療”仍然是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焦點之一。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應用在醫療領域極大的提高醫療水平,以前突出的“看病難”等問題開始有所緩解。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運用,智慧醫療對解決就醫看病的老大難問題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回顧我國醫療信息化建設發展至今,正朝向標準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動化和區域化方向發展。其中,醫療信息化平臺、醫院運營管理系統、大數據等是熱點領域。相關機構預計,到2021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將超過870億元,軟件部分將有望達到300億元。 2018年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熱度更加高漲,由于在衛生體系中,醫院相對獨立,數據獨握,使一眾人工智能企業都有機會多點進入。瞄準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頻繁公布與醫院的合作項目,從對外公布的數據看,不僅醫學圖像處理和分析的能力提升,也有了更多的臨床應用案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智慧醫療有助于解決人民群眾的看病難問題。通過大力推動醫院信息化的建設和升級改造,落地醫院大數據戰略,不但可以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讓“信息多跑步,患者少走路”,還能解決不同醫院之間“信息孤島”問題;而且,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可以推動醫療服務從院內到院外的延伸,從治療向健康管理延伸,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智慧醫療發展帶來的便利。 目前來看,我國醫療信息化從整體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未來分級診療的逐步推進,醫療信息化建設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醫療信息化前景廣闊。今年,全國兩會“常青樹”人大代表楊元慶建議,大力推動各大醫院實現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走腿,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此外,還要推動醫院信息交換的標準化,落地醫院大數據戰略,打通醫院間的數據流動與共享,消除信息孤島,構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的臨床輔助診斷系統。 小結:伴隨著醫療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對醫療衛生行業的投入持續增加。目前,國務院已經將醫療大數據發展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布局,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戰略地位在短短2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政策的助推下,醫療大數據在便民惠民、深化醫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來源 :中國安防展覽網 深圳奧立科www.aureke.com/深圳辰馳電子www.chin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