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9月17日至19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辦。在9月18日“智能機器人主體論壇”上,中國混合現實技術(MR,Mixed Reality)公司太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太若科技”)宣布已研發出全球最輕薄的智能眼鏡,重量不足80克。 太若科技成立于2017年1月,是一家智能眼鏡研發商,主要從事AR、MR設備的研發。MR包含了VR和AR,是虛擬現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區別于VR虛擬現實技術的完全虛擬封閉環境、應用場景狹窄,AR增強現實技術的簡單虛擬疊加現實,MR混合現實技術讓真實空間和虛擬世界融合,實現物理實體和數字對象共存并實時交互。 太若科技CEO徐馳認為,隨著大視場光學的突破發展,語音、眼動、姿態等智能交互手段成熟,以及計算力的持續提升、5G時代的到來,MR智能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移動終端。徐馳說,從個人電腦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終端離人越來越近,“什么比手機離人的距離更近?我們想到的是眼鏡,這是人類大腦植入芯片之前的最后一塊屏。” 這塊小小的屏能用在什么場景?徐馳介紹,從B端來講,MR智能眼鏡可以運用在醫療領域,協助醫生問診,降低誤診率;也可以運用在教育領域,展示三維立體結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概念。工業上,佩戴MR智能眼鏡的工作人員能隨時進行產線巡檢,檢測調控機器運作而不必非去現場不可。從C端來講,MR智能眼鏡可以涉足游戲、視頻等泛娛樂領域。徐馳坦言,雖然在MR技術上,中國和美國差距大,“客觀上中國不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但中國最擅長的是應用場景的落地。” 在智能眼鏡市場,谷歌公司2012年發布了AR增強現實型穿戴式智能眼鏡——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微軟公司2015年發布MR頭顯——HoloLens,美國增強現實公司Magic Leap在今年發布Magic Leap One的MR智能眼鏡。徐馳認為,這3副眼鏡是智能眼鏡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從前幾代的智能眼鏡發展中,他也看到發展趨勢。MR設備不需要功能的堆砌,堆砌導致設備越來越重,用戶無法長時間佩戴。MR設備可以顛覆手機,但無法取代手機。基于這兩點,“一開始的智能眼鏡不必做得大而全,我只是去找幾個核心場景,這些核心場景可以提供手機、電視達不到的體驗。” 目前,智能眼鏡市場剛剛起步,微軟、谷歌、蘋果、Facebook、Amazon等科技巨頭正在布局,但尚未實現設備量產和科技壟斷,這留給中國科技公司發展機遇。徐馳介紹,目前國內外智能眼鏡產品定義不一致,本土化內容尚無投入,內容呈現方式有待探索。技術上,光學顯示、空間感知和交互體驗等核心技術也需要進一步投入和研發。 這些痛點的攻克,有望讓智能眼鏡像智能手機一樣發展。當MR智能眼鏡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科技足以改變習慣。“也許不是一兩年的改變,五年十年以后也許你會發現離不開它。”徐馳說。 據了解,太若科技此次研發的MR智能眼鏡將在2019年美國CES展會上全球正式亮相,預計2019年首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