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封裝方式是以芯片借由打線、共晶或覆晶的封裝技術與其散熱基板連結而成LED芯片,再將芯片固定于系統板上連結成燈源模組。 目前,LED封裝方法大致可區分為透鏡式以及反射杯式,其中透鏡的成型可以是模塑成型透鏡黏合成型;而反射杯式芯片則多由混膠、點膠、封裝成型;近年來磊晶、固晶及封裝設計逐漸成熟,LED的芯片尺寸與結構逐年微小化,高功率單顆芯片功率達1~3W,甚至是3W以上,當LED功率不斷提升,對于LED芯片載版及系統電路版的散熱及耐熱要求,便日益嚴苛。
鑒于絕緣、耐壓、散熱與耐熱等綜合考量,氮化鋁陶瓷基板成為以芯片次黏著技術的重要材料之一。其技術可分為厚膜工藝、低溫共燒工藝與薄膜工藝等方式制成。然而,厚膜工藝與低溫共燒工藝,是利用網印技術與高溫工藝燒結,易產生線路粗糙、對位不精準、與收縮比例問題,若針對線路越來越精細的高功率LED產品,或是要求對位準確的共晶或覆晶工藝生產的LED產品而言,厚膜與低溫共燒的氮化鋁陶瓷基板,己逐漸不敷使用。
為此,高散熱系數薄膜陶瓷散熱基板,運用濺鍍、電/化學沉積,以及黃光微影工藝而成,具備金屬線路精準、材料系統穩定等特性,適用于高功率、小尺寸、高亮度的LED的發展趨勢,更是解決了共晶/覆晶封裝工藝對陶瓷基板金屬線路解析度與精確度的嚴苛要求。當LED芯片以氮化鋁陶瓷作為載板時,此LED模組的散熱瓶頸則轉至系統電路板,其將熱能由LED芯片傳至散熱鰭片及大氣中,隨著LED芯片功能的逐漸提升,材料亦逐漸由FR-4轉變至金屬芯印刷電路基板,但隨著高功率LED的需求進展,MCPCB材質的散熱系數(2~4W/mk)無法用于更高功率的產品,為此,氮化鋁陶瓷電路板的需求便逐漸普及,為確保LED產品在高功率運作下的材料穩定性與光衰穩定性,以氮化鋁陶瓷作為散熱及金屬布線基板的趨勢已日漸明朗。氮化鋁陶瓷材料目前成本高于MCPCB,因此,如何利用氮化鋁陶瓷高散熱系數特性下,節省材料使用面積以降低生產成本,成為陶瓷LED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近年來,以氮化鋁陶瓷材料COB設計整合多晶封裝與系統線路亦逐漸受到各封裝與系統廠商的重視。
COB,在電子制造業里并不是一項新鮮的技術,是指直接將裸外延片黏貼在電路板上,并將導線/焊線直接焊接在PCB的鍍金線路上,也是俗稱中的打線,再透過封膠的技術,有效的將IC制造過程中的封裝步驟轉移到電路板上直接組裝。在LED產業中,由于現代科技產品越來越講究輕薄與高可攜性,此外,為了節省多顆LED芯片設計的系統板空間問題,在高功率LED系統需求中,便開發出直接將芯片黏貼于系統板的COB技術。
COB的優點在于:高成本效益、線路設計簡單、節省系統板空間等,但亦存在著芯片整合亮度、色溫調和與系統整合的技術門檻。以25W的LED為例,傳統高功率25W的LED光源,須采用25顆1W的LED芯片封裝成25顆LED元件,而COB封裝是將25顆1W的LED芯片封裝在單一芯片中,因此需要的二次光學透鏡將從25片縮減為1片,有助于縮小光源面積、縮減材料、系統成本,進而可簡化光源系二次光學設計并節省組裝人力成本。此外,高功率COB封裝僅需單顆高功率LED即可取代多顆1瓦(含)以上LED封裝,促使產品體積更加輕薄短小。
目前市面上,生產COB產品仍以使用MCPCB基板為主,然而MCPCB仍有許多散熱以及光源面積過大的問題須解決,故其根本之道,還是從散熱材料更新為有效的解決方案。氮化鋁陶瓷COB基板有以下幾個優勢:
(1)更高的熱導率和更匹配的熱膨脹系數;
(2)更牢、更低阻的導電金屬膜層;
(3)基板的可焊性與耐焊性好,使用溫度范圍廣;
(4)絕緣性好;(5)導電層厚度在1μm~1mm內可調;
(6)高頻損耗小,可進行高頻電路的設計和組裝;
(7)可進行高密度組裝,線/間距(L/S)分辨率可以達到20μm,從而實現設備的短、小、輕、薄化;
(8)不含有機成分,耐宇宙射線,在航空航天方面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
(9)銅層不含氧化層,可以在還原性氣氛中長期使用。
(10)三維基板、三維布線。 斯利通陶瓷電路板官網:http://www.folysky.com/ 電話:+86 13871213820 QQ:2134126350 微信:yjqp3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