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機原理圖設計時各功能電路要區分明確,以便于電路分析。 2.各部分是否盡量使用更低速的器件?(如74HC14的Tr=Tf=6ns而74AHC14的Tr=Tf≤3ns,這時我們就要考慮盡量選用74HC14而不是74AHC14.) 3.對DVD機芯的干擾是否有EMI對策,原理圖上要明確標注。 解釋說明:DVD機芯的干擾主要是激光頭電路本身產生的干擾(不同廠家的機芯干擾程度不一樣),激光頭的干擾通過較長的激光頭扁平線形成天線輻射,所以要在電路上加小電容減少扁平線的天線效應, 如下圖: 4.DVD機芯電源要有EMI對策,不但要明確標注而且要注明Layout 時的放置位置。 解釋說明:由于激光頭讀取信息時電源瞬間變化所產生的干擾很大。機芯電源要求就近有能提供瞬態電流的電容。如下圖虛線框內的EMI對策,有的機芯電路有好幾個電源,每個電源都要有電容濾波,至少要有一個102---104的電容。 5.原理圖上要標注各功能塊的工作電壓,尤其是時鐘信號工作頻率要描述清楚?(如:解碼芯片、RAM芯片、DC/DC等) 解釋說明:原理圖上標注清楚工作電壓和信號頻率不但有利于原理圖的評審,對PCBLayout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6.對于干擾較大的3、5次諧波頻率在230MHz左右的時鐘頻率能否調整?(要求F3、F5>230MHz+20MHz) 解釋說明:因為CE輻射測試標準里有兩個頻率段(30MHz----230MHz和230MHz---1GHz),高段比低段要求低7Db。在EMC整改時要降7DB需要增加很多對策,尤其是針對LCD屏的干擾,我們很難對屏進行處理。 如下圖有一個時鐘的諧波在225MHz左右超標6db。如果時鐘頻率稍改大一點使其落在230MHz以后,那么EMC整改就容易多了。所以如果時鐘頻率能調的話,就盡量使干擾較大的頻率其3、5次諧波大于230MHz。 7.對較高頻率是否有EMI對策?如RAM時鐘等。 解釋說明:工作頻率比較高的時鐘信號不但其產生的諧波輻射很大,其本身的基波輻射也很大,所以原理圖上一定要有EMI對策。如MTK1389與DRAM的工作時鐘, 頻率為108MHz/128MHz/135MHz,在原理圖上要串聯電阻和并聯電容到地。如下圖所示。 8.振蕩電路里晶振的輸出腳要串聯EMI磁珠。 解釋說明:晶振的輸出腳一般都會有諧波分量產生,EMI磁珠對高頻信號存在很大的阻抗,使得時鐘信號的基波通過,高頻諧波分量被衰減,如下圖虛線框內對策。 9.地址/數據線要串聯電阻。 解釋說明:在EMI測試時常發現一些密集噪聲干擾,如下圖。密集噪聲干擾與電路中的晶振、主頻信號沒有很大關系,屬總線干擾。是因為總線匹配和布線的問題,適當調整匹配電阻,并在layout時有針對性地對地址/數據總線處理可有效減少總線上的干擾。見下圖。 來源:網絡,如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