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近日,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與阿里云宣布,在超導量子計算方向發布11比特的云接入超導量子計算服務。這是繼IBM后,全球第二家向公眾提供10比特以上量子計算云服務的系統。該服務已在量子計算云平臺上線,在云端實現了經典計算仿真環境與真實量子處理器的完整后端體驗。 通過量子計算云平臺,用戶可以在云端的超導量子處理器上運行自定義的各種量子線路代碼,下載相關運行結果。該平臺可吸引更多人在上運行量子算法,完成初步試驗,不僅能用于了解處理器的性能、技術瓶頸等重要特性,還將幫助到下一代處理器開發,為優化應用積累經驗。 阿里云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施堯耘表示,此次上線意味著阿里云量子團隊可以更方便地基于真實處理器進行實驗,幫助深入理解硬件,進而引領量子工具軟件和應用軟件開發,同時從量子云服務的用戶端體驗中獲取經驗,不斷完善平臺建設。 據悉,量子計算云平臺由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上海)與阿里云共同研制,并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除用戶端服務外,阿里云還提供量子計算的經典仿真,并參與設計測量處理器性能的方案。經典仿真能準確算出量子處理器上的實驗結果,與真實處理器結果進行比對,用以測量后者的性能、驗證正確性等。 2017年5月,由中科大、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浙江大學共同研制完成的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誕生。2017年下半年,世界著名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馬里奧·塞格德先后加盟阿里云量子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