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接受外界信息的80%以上來自視覺,10%左右來自聽覺。人們對娛樂需求的提供,從以前僅僅滿足于聽覺,自然而然會過渡到滿足視覺以及更豐富的互動和娛樂形式。 如果說第一代便攜式多媒體播放器以音頻播放為主,那么第二代便攜式播放器產品則將觸角延伸到視頻播放上面。“視頻播放”的內涵不僅僅限于電影/短片/圖片等內容的播放,還包括GPS導航GIS顯示、移動電視、透過WiFi產品的視頻流媒體播放、游戲以及Flash等動畫都算是“視覺”享受的體現。 以視覺享受為中心的新的便攜式產品平臺客觀上要求產品本身有豐富的功能支持,所以以通用處理器為中心,協處理器為硬件加速,豐富接口以及專有功能為外延的多向性硬件是新多媒體產品平臺架構選擇的重要方向。 一、 針對通用處理器的需求 新的平臺中,通用處理器的選擇是重心之一,炬力在其下一代便攜式多媒體播放平臺設計工作中,針對處理器部分有如下的需求: 1. CPU在系統中充當了某個特別的角色,所以對運算能力和處理器特性有特定的要求。 在炬力的便攜式多媒體產品平臺中,處理器擔當了兩個重要的角色:其一為運行OS,其二為視頻編解碼運算。對于運行OS,靈活的MMU/Cache的支持必不可少;對于視頻編解碼運算,則需要一定DMIPS的處理能力。除此之外,為了利用其與視頻加速器并行計算的高效率,通用處理器所支持的Data Scratch Pad RAM特性也非常重要,這樣可以盡量規避緩沖丟失造成的運算效率降低。 2. CPU必需能夠擴展UDI(User Defined Instruction)指令,以便于某些專有應用的加速,對DSP以及SIMD指令的支持。 3. 具有便攜式消費電子特性,內核的尺寸和能源效率要有競爭力。 4. 第三方支持是否豐富,開發工具質量如何,當然這還取決于公司的競爭力策略,比如如果Totoal Solution推廣目標產品,當然這條評級下調,但如果是推廣開放式平臺,此項評級升高。 5. 能否提供軟件代碼。 我們需要能夠自定義各類配置而且可能基于內核給于必要的升級。如果IP廠商只提供硬核顯然無法滿足炬力公司需求,另外考慮是否方便選擇適合公司的Fab,不受限于硬核的Fab,這一條影響產能和成本。 6. 資源公用性和路線圖一致性策略。 一家公司不可能有太多的資源維護兩個或者以上的平臺,處理器IP供應商的路線圖是否符合我們公司平臺更新升級的戰略是很重要的評判之一。比如從一個平臺轉到另外一個平臺,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進行轉化,所有的軟件工具需要重新訂定和研發,維護,或者重新尋求第三方的合作和支持。 7. IP供應商的產品穩健性和強壯性,是否有足夠的案例證明或者佐證。 8. 授權方式和授權費,是否符合此產品平臺的成本許可范圍。 9. 所支持的工藝是否符合公司的需求。 10. IP到位時間。 由于32位處理器的復雜性/可靠性需求以及產品上市時間需求,炬力不可能憑借自有能力研發32位處理器,所以License IP是最有利最合適的做法。 二、列入侯選的IP供應商 1 ARM:無論手機還是其它便攜式產品,都可以看到ARM標準處理器的身影,在業界占有統治地位。并且,其第三方支持豐富,功能更加齊全,在嵌入式應用領域享有良好的口碑。列入評估的處理器有ARM9、ARM10以及ARM11系列。 2 MIPS:MIPS公司的標準處理器為性能驅動型產品,以其高性能的處理能力被廣泛用于寬帶接入,路由器等領域,最近幾年來,MIPS公司看到嵌入式應用以及便攜式應用的巨大市場契機,極力開拓。列入評估的處理器有M4K和M24K系列。 3 Tensilica:Tensilica是一家可配置處理器IP供應商,其最初的產品成功的應用于協處理器,隨著其客戶群的逐漸擴大和處理器結構的成熟驗證,推出Diamond系列標準處理器,直接與ARM和MIPS公司競爭,與原有的Xtensa產品線互補。列入評估的處理器有Xtensa 6和Dimond 570T。 其它納入范圍的評估對象還有:PTSC的Ignite II f以及ARC的產品。 三、如何選擇 透過之前給出的評估標準和權重,在諸多的處理器之間進行抉擇,在公司各個層級和職能部門給出的評分進行數學統計后,最后得到真正選擇的處理器IP結果。當然,大家都知道最我們終選擇MIPS公司的系列處理器,從MIPS32 4KE至MIPS32 24KE好幾款處理器都有授權,從這點看來,我們就和MIPS公司綁在一起,成為合作伙伴,精誠合作方能有成果。 透過當時選擇處理器的經驗來看,仍然是句老話,哪個最符合客戶的需求,哪個最符合炬力公司的需求。是否是最迅猛的就是最符合的?或者最強大的最符合?不見得,而是需求決定選擇。其次,我們發現其實市面上的處理器IP種類很多,各有各的特點,正如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一樣,每個硬幣都有其兩面性,關鍵是對利弊的平衡和評估。從處理器的基本屬性上來看,比如運行速度、功耗、基本特征、算術單元、指令集特征、緩沖的配置、MDU單元、MMU單元以及CorExtend UDI擴展,Scratch Pad Data RAM支持、第三方支持等等屬性上來看,可能相差不大,但是對于一家公司產品平臺和發展策略的需求,不僅僅如此簡單,而更要考量到是否符合公司的處理器策略,是否符合公司的產品市場推廣策略以及授權方式和費用,對研發團隊專業能力要求等。 另外值得澄清的是,很多人在比較處理器特性時可能從某個側面進行,而不是從全面比較,比如對于功耗的考量,評價的標準到底是什么?那種評價標準是否符合我們的真正應用需求?影響功耗的因素到底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硬件因素,因為我們知道,就便攜式系統來講,嵌入式軟件對功耗的影響非常之大,而選擇的視頻或者音頻算法是否做過合理的優化則更會影響功耗。 主流標準處理器在逐漸演化過程中:功能和規格類似,第三方支持也都比較豐富,而關鍵核心競爭力在于性價比和性能比,也就是說,處理器速度和價格的比值,處理器速度和功耗的比值。 在競爭中能夠活下來的,不是最兇猛的動物,而是最適應環境的動物。對于選擇,滿足客戶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