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大腦之父雨果·德·加里斯教授在清華大學說,50年后機器人將威脅人類。 昨天晚上,被譽為“人工大腦之父”的雨果·德·加里斯教授走進清華大學講堂,在兩小時的演講時間內,給大家描述了一個“人工智能的世界”:“可能20年、30年后人工智能機器就可以和人做朋友了,但50年后,人工智能將成為人類最大的威脅。世界最終會因人工智能超過人類而爆發一場戰爭,這場智能戰爭也許會奪去數十人的生命。”這種聽起來像“駭客帝國”一樣的描述卻是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 2000美元就能“制造大腦” 雨果被稱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霍金”,世界僅有的4個人工智能機器均出自雨果之手。人工智能機器并非電腦,雨果的工作是用“基因算法”設計神經網絡,也就是“生產大腦”。他的“CBM”大腦制造機器可以在幾秒鐘內進化成一個神經網絡,可以處理將近1億個人工神經元。它的計算能力相當于一萬臺個人電腦。在2000年,人工大腦就可以控制“小貓機器人”的數百個行為能力。 制作人工大腦的研究現在發展得很快,上個世紀制造人工大腦需要數十萬美元,而現在做這個工作只需要兩千美金。雨果說要感謝“摩爾定律”,因為它降低了研究成本,使他可以進行“便宜的大腦制造”。 人工大腦遲早會超過人類 雨果認為,“人工大腦”遲早會超過人類。人腦的轉換能力是10的16次方/秒,而人工智能機器的運算速度高達10的40次方/秒,是人腦水平的 10的24次方倍。“那時候他們對待人類可能就像拍死一個蚊子這么簡單。”雨果預測,人工大腦并不會立即控制人類,此前還會有一段與人類“和平相處”的時期。這一時期它不斷接近但尚未超越人的智力水平,因此“聊天機器人”、“家務機器人”、“伴侶機器人”將使人類的生活充滿樂趣。但這樣的美景并不會長久,人工大腦的繼續發展將使人類面臨災難。 在災難來臨前,所有的人類將分為三派:宇宙主義者(主張發展人工智能的人)、地球主義者(反對發展人工智能的人)和人工智能控制論者(將自己改造成機器人的人)。也許在人工大腦對付人類之前,這三類人會先展開人類內部的斗爭。 “這不是天方夜譚,一切變為現實只是時間問題,也許你的孫子一代就將經歷這樣的事情。”雨果說,早在2000年,他就打響了“人工智能戰爭史上的第一槍”,他用一支玩具手槍將人工智能芯片打入了控制論學者凱文·沃里克博士體內。依靠這枚芯片,沃里克博士無需張口說話就能與自己的妻子進行意識交流。 “從內心深處說,我是一個宇宙主義者,因為如果有能力而不去做,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是痛苦的。但我又非常矛盾,因為我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終毀滅人類。”在雨果眼中,人工大腦研究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因為它可以使人造胚胎、飛秒開關、一進制等科學理想成為現實。但雨果對人類的未來卻是悲觀的:“ 我們是在制造上帝還是在制造我們潛在的終結者?科技前進的腳步是擋不住的,也許我們只能期望,人工大腦最終能放棄地球去更廣闊的宇宙,讓人類在這里繼續自由生存。” [探索新知]雨果·德·加里斯,世界頂尖級科學家,被譽為“人工大腦之父”。雨果教授在世界上開創了“可進化硬件”研究領域,是“進化硬件和進 化工程學”的奠基人(而這些是人工大腦領域的啟動技術),也被譽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斯蒂芬·霍金。 他還是2001年法國巴黎世界第一屆物種優勢大會主發言人;曾是美國猶他州、比利時布魯塞爾、日本東京等重點實驗室的人工智能帶頭人,他負責完成了世界上四個“人工大腦”中的兩個,一個在日本、一個在比利時。其中在日本的人工大腦與家貓的智力相當,2000年雨果從布魯塞爾政府獲得100萬美金的研究資金,回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制造人工大腦,控制有數百個行為能力的 機器人。 雨果出生于澳大利亞悉尼,在墨爾本大學獲“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兩個榮譽學士學位,后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隨后在布魯塞爾大學研究生畢業,學習人工智能,機器學習。1987年-1991年,師從“機器學習”開山鼻祖Rrszard Michalski教授,在喬治•梅森大學(GMU)人工智能中心作研究員。1992年在該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在全歐洲自然科學和工程學,評選出最具成就的60名博士候選名單中,他名列前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