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步塵 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到底是OLED還是量子點?陣營不同,答案不同,但有一點無可爭議,那就是:液晶時代終將結束。事實上,這輪屏幕革命已經從手機領域開始了,細心的人發現,手機屏幕升級換代,選擇的是OLED而非量子點。 就在未來的電視到底是OLED還是量子點爭論不休的時候,手機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目前,全球主流手機品牌,均已啟動用OLED屏替代液晶屏的行動。今年第三季度,蘋果也將加入這一大軍,據悉,蘋果已向三星預訂了80億美元的OLED手機屏幕資源。 仔細研究OLED與量子點兩大陣營的相互攻伐,你會有一個重要的發現:OLED技術已經向手機、電視、汽車顯示等諸多領域滲透;而量子點技術依舊固守于電視一隅,始終未能實現產品外延的突破。 比如,OLED陣營已經推出薄如墻紙的墻紙電視,而液晶和量子點均未做到。除了Wallpaper電視,OLED還能做成正反兩面顯示的電視、透明電視、不規則電視,等等,甚至未來還有可能將整個汽車內飾做成OLED顯示屏,你坐在汽車里,周圍一切信息“一目了然”。液晶發展到今天,已無做得更薄之可能,因為液晶屬于被動發光技術,且不具備柔性顯示特性。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在量子點陣營口中,量子點優秀到可以秒殺OLED,既然量子點如此優秀,為什么手機企業在進行屏幕升級換代的時候,選擇的是OLED而非量子點? 這,恐怕還得從量子點的真相說起。 的確,“量子點”是個高大上的概念,比如,中國已率先研發出量子計算機,還發射了量子衛星,而量子物理學誕生得更早。 而這一切,都和量子點電視沒有半毛錢關系。 到底什么是量子點技術?量子點陣營的解釋是這樣的: 1、“現階段的光致發光量子點是一種全新的背光源,相比傳統白光LED電視,量子點產品有著凌駕于OLED的全色域顯示能力,窄頻帶連續光譜,色彩純度更高,95%接近于自然光,色彩還原能力強大,色彩精確性高……因此可以說量子點是目前最好的液晶電視背光技術,能顯著提升畫面的色彩表現,而不是單純調高飽和度這么簡單。” 2、“量子點電視基于液晶面板,量子點本身也是高性能背光技術,因此在現有產品上運用量子點背光即可達到驚人的畫面表現。” 請大家注意我加粗的字體部分。 這兩段解釋可以概括為三句話:1、現階段量子點是光致發光;2、它其實是背光源技術;3、量子點電視本質上是液晶電視。 這里面出現一個“光致發光”的概念,可能比較難理解,我給大家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比如,鏡子本身不發光,你用手電對著它照一下,它馬上就反射出一道光線,這就叫光致發光,就是說,你給它光,它才能發光。 “光致發光”是個相對于“電致發光”的概念。所謂“電致發光”,就是一通電它本身就發光。 因此,光致發光不可能成為顯像技術,成為顯像技術的前提必須是電致發光。 至此,你應該明白了,為什么手機企業發起屏幕升級換代時候,選擇OLED屏而非量子點屏。因為你選擇量子點屏是沒有意義的,現階段量子點屏就是液晶屏。 我此前已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這里再重復一遍:OLED對液晶的超越,好比汽車對馬車的超越;量子點對液晶的超越,看起來更像一輛馬車對另一輛馬車的超越。 你也許會進一步問:既然量子點本質上仍然屬于液晶,為什么量子點陣營還要不依不饒地推廣這個概念呢? 這里面的原因就比較復雜了,我給大家簡單講一下。 企業選擇站在哪一邊,并不完全取決于它對顯示技術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許多人都認同OLED代表了顯示技術的未來,但仍然有企業選擇站在量子點一邊,原因可能簡單到僅僅因為它無法拿到OLED電視面板,比如某反OLED企業,其高層多次前往韓國要求供應OLED面板被拒絕,于是憤而倒戈轉向量子點陣營。 還有一類企業是因為自己有液晶面板產業布局,當然不希望看到OLED太早地革自己的命;既然現階段量子點電視仍屬于液晶電視的范疇,它當然會選擇量子點。 有一點大家可能不知道,量子點電視其實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量子點電視在國際上銷量非常小。 幾年前,某企業曾把使用LED背光源的液晶電視命名為“LED電視”,結果遭到英國政府處罰;但在中國,政府對企業不真實的宣傳一向持寬宏大度的態度。 嚴格來講,量子點陣營的宣傳,有兩點已涉嫌踩到紅線。一是把背光源技術等同于顯示技術來宣傳;二是在傳播的時候偷梁換柱,把“量子點電視”變成一個不確定的概念,一會兒說使用量子點背光源的液晶電視就是一代量子點電視,一會又偷偷換成“QLED”的概念,把尚處于研發階段的電致發光量子點電視當成已有的產品向消費者推廣。 真相是,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是未來式,而不是現在式。這個未來式未來到什么時候?一個公認的說法是:再等三、五年。 把未來式當成已經存在的事實講給消費者,這就是量子點陣營目前的傳播策略,我把這一招稱之為“烏托邦”式宣傳。 目前,中國電視技術路線之爭,有異化成為營銷傳播之爭的傾向。 據說,在2017年4月13日召開的量子點聯盟大會上,曾有記者問與會專家“既然量子點技術這么好,為什么手機企業在屏幕升級換代時不選擇量子點屏幕而選擇OLED屏幕?”所有被問到的專家都擺手拒絕回答。 在量子點陣營眼里,OLED幾乎一無是處,良品率低、壽命短、有殘影、產能不足,等等。比如,有個叫彭笑剛的教授就公開聲稱,目前市面上的OLED電視是通過制備白光OLED的方式實現量產、而不是三原色主動發光,存在著色彩降低、能耗增大、價格高等問題,“OLED陣營廠商都不好意思講”。 我也認為OLED有不足之處,但不是彭教授說的那樣。目前,OLED有兩大不足:一是OLED電視面板全球只有一個供應商,不利于該產業健康發展,如不突破這一現狀,量子點陣營就會一直說“OLED電視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等離子電視”。二是OLED電視價格雖然下降很快,但仍是同尺寸主流液晶電視(包括量子點電視)價格2倍以上,所以有網友說:“OLED啥都好,就是太貴。” 以上兩大因素制約了OLED快速走向普及,尤其前者。 我認為,OLED陣營對產品和技術層面的宣傳,基本上是實事求是的,不像量子點陣營那樣有較為明顯的誤導。 OLED和量子點誰將最后勝出?我的觀點是:二者最終走向融合的可能性非常大,OLED和量子點之間并非你死我活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