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遭遇全球經濟危機,并沒有阻擋本土微電子公司的迅猛成長,雖然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09年上半年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增長率只有不到7%,但根據老杳了解2009年許多本土微電子公司相比2008年都有了大幅度增長,總結這些即使稱不上成功依然非常優秀公司的策略,主要應當包括四種類型: 1、產業帶動型,典型公司:海思、國民技術、比亞迪 所謂產業帶動型主要指那些依賴母公司強大的產業背景帶動或政府壟斷帶動,典型公司應當還包括中電華大、大唐微、同方、復旦微這些智能卡類公司,雖然這些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于政府的行業壟斷,不可否認同樣代表了中國本土微電子公司走向成功的典型模式。 海思半導體2009年推出面向消費領域的K3處理器引人注目,其實2008年已經以33億人民幣的營業額位居中國IC設計類公司榜首,折算美元已經超過5 億美金,以海思的市場規模,即使在臺灣也應當已經位居IC設計類公司前五名,不低于聯發科之外的任何公司,2009年海思營業收入將突破40億人民幣,真的如此,海思應當是大中華區僅次于聯發科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同樣剛剛從中興集成電路改名國民技術公司2009年預計營業收入相對2009年將成倍增長達到5000萬美元。 依賴強大的產業資源,保證了這些公司更容易在市場中取得成功,雖然海思目前對外銷售規模尚小,有了技術和市場的積累,相信這些公司會在未來中國本土集成電路設計業扮演重要角色。 2、低成本打拼型,典型公司:銳迪科、格科微 有朋友將這種類型形象的比喻為死拼爛打型,雖然不太好聽,但很形象,與其他類型不同,依賴成本優勢占據市場,不僅需要不錯的技術,同樣需要良好的公司文化,公司運營的各個環節都要保證與競爭對手相比更低的成本,2009年銳迪科營業額將突破一億美元,員工總數只有不到200人說明做到了這一點,雖然與歐美公司每名員工100萬美元的營業額相比還有差距,不過相對歐美員工的高公司,相信大陸公司能做到這一點的并不多。 格科微的成功則是另一個榜樣,當許多公司都在不斷完善擴充產品功能時,格科微卻通過做減法推出適合中國市場的手機傳感器產品,預計2009年營業額將突破 6000萬美元,相對其他類型,可能低成本打拼型公司的毛利率要低一些,不過只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一樣可以成為本土微電子公司走向成功的捷徑,由于背靠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這種公司存活、做大的概率可能很大。 3、應用帶動型,典型公司:瑞芯微 很多人認為瑞芯微在集成電路設計上技術實力不夠,因為瑞芯微將某些設計外包,不過老杳倒認為瑞芯微為本土微電子公司創出了一條新路,勵民曾經說過自己更愿意把瑞芯微辦成一家軟件公司,無論之前的MP3、MP3和現在的MID、智能手機,瑞芯微在不同產品上成熟的應用方案及正確的市場策略保證了公司的良好運營。 4、技術促進型,典型公司:上海展訊、無錫美新、北京君正、上海泰景 相對歐美國家,本土集成電路設計人員技術水平依然差距較大,與美新老板趙陽見面時,趙總特別強調這一點,正因為如此美新這些年一直在美國保有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保證了美新在技術上領先競爭對手,作為全球第一家上市并盈利的MEMS公司,美新憑的是技術上的領先,按照趙陽的說法,美新不會參與那些低利潤率的產品,要靠技術取勝,2008年以來美新的股價已經上漲兩倍以上說明了華爾街對其策略的認可。 與美新相似的是上海展訊,雖然有人對武平前幾年以高價購買美國Qurom公司抱有懷疑,2009年與三星大規模合作已經說明了決策的合理,同樣現在令聯發科感到擔心的MTK Killer 6600也是依賴了展訊強大的技術實力。 雖然整體技術水平與歐美差距較大,并不能阻擋本土微電子在某些領域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技術領先也保證了這些公司相對更高的毛利率。 四種不同的公司策略并沒有優劣之分,條條道路通羅馬,中國微電子目前最缺的不是總體營業額的提高,而是盡快出現幾家營業額超過5億美金或者按照臺灣的說法達到100億臺幣的大型公司,因為只要公司營收突破5億美元,才能真正在運營、技術甚至人才上讓中國半導體產業上一個臺階,相信這一點不會太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