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不再是電腦、筆記本等產品特有的網絡標記,在未來的無線健康監測系統中,每個人的心臟也將會分配一個唯一的IP地址進行區分。這在現有的 Body Area Network (BAN,人體無線局域網)中已經初步實現,來自荷蘭的研究機構IMEC近日展示了這套系統。在BAN系統中,人體各個位置的傳感器可以依靠連接至手機實現長期可靠的動態健康監測,包括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等方式都可以在這套系統中實現。而且每個被監測的人,都將會獲得一個獨立的IP地址,方便進行管理并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可以快速的開啟應急計劃。 在現有的系統中, 心電圖電極被連接到一個小項鏈里,這里面有無線收發器和電池。無線收發器采用的是nRF24L01+網絡,這樣會比使用藍牙或者近場通信更穩定并省電。下一步IMEC還將會采用超級功率射頻發射器進行數據收發,這樣可以提高耐力和傳感器的可攜性。 監測器的另一部分是手機,IMEC在一部手機的SD卡插槽中接入信號接收器以收取身上的傳感器監測到的相關數據并通過WiFi、3G網絡進行發送,也可以將數據以短信方式發出。 這種新型監控系統對于醫療機構和病人都有好處,病人可以正常外出并保持健康數據實時傳輸,醫療機構也可以隨時查看相關數據并在緊急時刻收到警示信 息,同樣也可以在病人身上植入相關設備進行遠程治療。比如心臟病患者可以植入微型心臟起搏器,在危急時刻醫生可以進行遠程救援,如果這樣的話,手機電池沒 電就有可能從煩人變成“要命”。 來源:驅動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