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kj:其實,從制造成本來講,51已經沒有任何優勢 用fpga跑軟核,8031占用的資源和arm7差不多。因為51是cisc的,而arm是risc的。所以如果有risc的8bit單片機,恐怕制造成本更低;蛘哂衦isc的4bit甚至1bit單片機,那成本到地板了。 之所以51還很多人用,是軟件資源和人氣!而不是51多好多便宜。就像windows很多人用linux用的人很少一樣,就是人氣的問題。 chunyang:樓主說的不錯,但事情要全面的看 事實上人民幣2元以下的MCU全部都是RISC的,只有RISC可以將成本壓到那個程度。不過現實中還要考慮綜合成本,軟件的可重復利用性、設計人員知識構成的可重復利用性甚至掌握了某一平臺開發技能的人力資源供給量等也都是成本,只是這個成本沒有硬件成本那么明顯罷了,但在產品成本的構成中有時卻更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在技術上有“缺陷”的東西卻在市場上生生不息的緣故,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PC了。當年無論蘋果還是王安的個人計算平臺性能都比基于x86的 PC強,尤其是蘋果還不是強了一點半點,概念上甚至可以說領先了十年,但勝利者卻是PC而且是完勝,PC平臺的締造者IBM曾在1990S中期想借助其霸主的地位強推PS2平臺并捆綁比Windows更優的Warp操作系統,結果卻導致IBM最終全面退出個人計算平臺的制造,年度虧損額更是創了吉尼斯記錄,唯技術路走進了死胡同。 51平臺從硬件成本和性能上講都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但在全球范圍內卻是普及最廣的MCU,雖然就單一生產商看,68HC和PIC系列的出貨量不論以年計還是以總量計均多于任何一家51供應商,但按平臺計算卻是51遙遙領先,跟PC的現實驚人相似,這里面的關鍵就是軟成本,51的軟成本是所有MCU 中最低的,而且可以預見至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51仍具有生命力和競爭力,尤其是在當前51專利已過期的背景下,這在技術上是令人大跌眼鏡的,但市場的現實卻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