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只談「LCD的驅動IC」其實是一個范疇相當廣的議題。 LCD的驅動類型大體可區分成TN(Twisted Nematic)、STN(Super-Twisted Nematic)(附注1),以及TFT(Thin-Film Transistors)等3類,其中TN LCD多半使用在數字表、計算器等簡單的數字顯示,而TFT則小至數字相機的觀景窗,大至數十英寸的液晶平面電視都有使用。 所以,數字表也需要LCD驅動IC,大尺寸液晶顯示也需要驅動IC,然不同類型的LCD、不同尺寸的LCD卻必須搭配不同的驅動IC,沒有一種LCD驅動IC可以合乎各種類型、各種尺寸的驅動需求,因此在談論LCD驅動IC時必須有更明確、更具體的范疇定義,才能夠完整說明與討論。 當然,有關TN、STN之類的LCD驅動IC其技術已相當成熟,技術發展與市場增長都達一定程度,因此已少有人關注,也因為技術的成熟,使大陸的IC設計業者也逐步跨入此領域,如此也迫使日本、南韓、臺灣的驅動IC設計業者必須朝更高技術性的LCD驅動IC發展,從TN、STN轉向TFT,從小尺寸轉向大尺寸。 △圖說:TFT LCD驅動IC控工藝序示意圖。 另外一個加速臺灣驅動IC提升的動力,是來自液晶面板廠。由于臺灣已經成為全球液晶面板的組裝、制造重鎮,如果LCD驅動IC仍要持續倚賴進口,將難以掌握制造成本、制造時程,所以國內的面板大廠也都積極于LCD驅動IC的國產化,例如奇美電子(CHIMEI)即轉投資奇景光電(Himax),由奇景光電研制LCD驅動IC,以大宗供應給奇美電子。 因此,本文以下將以大尺寸、TFT類的LCD驅動IC為主,只有在特有情況下才會談論TN、STN類的驅動IC,同樣的也在特有情況下才會談論中小尺寸的驅動IC。 驅動IC類型 首先,LCD驅動IC并非只有1顆,而是由2顆以上的芯片所構成,這包括源極驅動器(Source Driver)芯片、閘級驅動器(Gate Driver)芯片、以及時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TCON或T-CON)芯片等(附注2),此外也可能需要運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OP AMP)或緩沖器(Buffer)的搭配。有時源極驅動器還區分成數字型或模擬型,不過多數業者都實行數字型,僅少數業者實行模擬型(附注3)。 要注意的是,源極驅動器有時也稱為數據驅動器(Data Driver),而閘級驅動器則稱為掃瞄驅動器(Scan Driver)。 △圖說:NS公司的TFT LCD驅動IC:FPD33684,該驅動芯片強調低EMI、低功耗并支持RSDS接口,適合用于筆記本電腦或桌上型液晶顯示器上。 輸入接口 LCD驅動IC必須先接收來自LCD控制IC的畫面訊號,之后才能透過數字轉模擬的程序來進行驅動,而這個接收的輸入接口仍在持續演化中。 目前最常見的接口是RSDS(Reduced Swing Differential Signaling),這是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NS,簡稱:國半)以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電壓差動信號)接口為基礎所定義出的接口,此接口的優點在于低電磁干擾(EMI)、低功耗,并盡可能保有傳輸效能與畫面分辨率。RSDS原本是NS自有的技術,不過之后則開放使用,今日多數的時序控制器芯片、源極驅動器芯片都實行RSDS接口。此外也有人支持最傳統的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接口。 在RSDS后NS又提出一種新的接口,稱為PPDS(Point to Point Differential Signaling),新接口的優點在于支持更高的畫面分辨率、更高的傳輸(運作)頻率,同時也能縮減傳輸的線路數目,不僅能抑止EMI,同時節省電路板布線面積及成本。另外還也一種迷你型的LVDS,稱為mini-LVDS,也是因應高尺寸趨勢而有的新技術提案,mini-LVDS也有助于傳輸線路數的縮減,mini-LVDS往后也可能實行點對點作法,如此將稱為PPmL(Point to Point mini-LVDS)。 △圖說:在手機用的TFT LCD驅動器芯片上NEC有其獨到的接口傳輸技術:Mobile MCADS(Mobile Current Mode Advanc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其技術優點在于縮減線路用數與降低EMI噪聲,圖中粉紅色區塊即是NEC電子的LCD驅動器芯片的位置。 電壓、頻率、色階、信道數 在驅動電壓、驅動的掃瞄頻率、驅動的色階、驅動的信道數等方面,則都是朝更大的數字發展,其中驅動電壓愈高愈能改善視角、對比方面的表現,電壓高則有機會擁有更廣的視角(可視角度)、更高的顯示對比。而驅動頻率高則可以支持更快速的畫面更新率。 至于驅動的色階也是從每原色6-bit(64階)、8-bit(256階)提升到10-bit(1,024階)、12-bit,未來甚至不排除支持到16-bit,畢竟HDMI 1.3版已經言明支持48-bit的色深,如此三原色的每個原色可以配分到16-bit的階度。 而通道數(Channel;ch)方面,也是隨著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需求而增加,從以往的每顆(源極)驅動器芯片具有300多、400多個通道,增加到現在的600多、700多個信道,每顆驅動器芯片的信道數愈多,對應用設計者而言,就能夠以較少的芯片用數而達到相同的驅動效果。 舉例來說,在1920 x 1280的分辨率中,若1顆數據驅動器芯片僅具有400多個驅動信道,則需要5顆才能達到1920的驅動,相對的若是使用單顆就具有700多個驅動信道的芯片,則只要3顆就可以達到相同的驅動設計要求。源極驅動是如此,閘極驅動也類似,閘極驅動器的信道數一般多在200多、300多個通道,如今也逐漸往400邁進。 △圖說:南韓Samsung將LCD Driver IC(液晶驅動器芯片)簡稱為LDI,LDI屬于DDI(Display Driver IC)下的一塊,此外還有STN與TFT之分,STN又有字符與圖形之分,TFT亦有OA(辦公室自動化)與A/V(視聽)之分。 特有的驅動功效 除上述外,LCD驅動IC還可運用其驅動控制手法來提升液晶畫質,由于傳統CRT(陰極射線管,俗稱:映像管)的顯 示是用電子光束打擊熒光質,光束移位后熒光質的發光效應就開始消退,相對的LCD的顯示是持續持留性的,因此LCD的動態顯示效果不如傳統CRT,為了達到逼近于CRT的顯示特性,因此LCD驅動IC改變了驅動方式,也實行類似電子光束的間歇脈沖方式(Impulse Type)來驅動,以此改善動態畫質。 另外LCD有液晶反應較慢的殘影(附注4)問題,為了減少殘影對畫質的影響,LCD驅動IC也會提供「插黑,插入全黑色的影像」的驅動控制功效,即是在替換成下一個畫面前,會先停止整個液晶畫面的驅動,使液晶呈現黑色,之后再換替成下一張畫面,當然,這個黑色畫面的時間很短暫,僅十數毫秒,但卻具有消除殘影的效果。為了實現插黑機制,與TFT LCD驅動器芯片相搭配運作的時序控制器也必須能共同配合才行。 要注意的是,由LCD驅動IC進行插黑控制,主要是使用CCFL背光源,而今有許多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開始改采LED背光源,由于LED的點亮、熄滅速度反應極快,不像CCFL的點亮、熄滅較慢,因此LED背光也可用短時間內熄滅所有背光LED來達到插黑效果,這時就不用透過LCD驅動IC來進行插黑。 附帶一提的是,此一插黑若是透過軟件或影像數據傳輸的方式來實現,那么將會增加視訊傳輸的頻寬耗占,為了避免此一耗占就必須在TFT LCD驅動器芯片中,直接內建插黑的控制功效,TFT LCD驅動器芯片的設計業者對此問題,也增加了芯片的控制接腳(或稱:引腳),例如增加了BWSEL(Black White Select)的信號,將此接腳輸入Hi(High)信號即可對TFT LCD進行插黑。 當然,改善殘影、殘像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種,也有試圖從其它層面來解決的構想。例如有業者開發OCB高速液晶材料,使液晶的扭轉操作更為快速,或者也有業者認為,改變液晶的操作維度也可加速扭轉的角度變化,此稱為垂直扭轉,垂直扭轉雖然可以達到更快速的扭轉,但也因為扭轉角度的減少使液晶的遮光能力變差,結果很可能是:液晶轉變的速度變快了,但全黑時的黑度卻也更差了,因為液晶扭轉至極致時,仍會有光從背光穿透到前端。 △圖說:日本瑞薩(Renesas)的Gate Driver for TFT(TFT LCD的閘極驅動器芯片)-HD66774R,該芯片具有240個輸出,使用COG封裝(尺寸10.60 x 2.80公厘),適合用在QCIF規格尺寸的手機或PDA上。 驅動IC的封裝 有別于一般芯片的封裝,TFT LCD驅動芯片有其獨特的封裝方式,一般的芯片多半使用QFP、BGA之類的封裝,而TFT LCD驅動芯片則不然,用的是卷帶式芯片載體封裝(Tape Carrier Package;TCP)封裝、晶粒軟膜接合(Chip On Film;COF)封裝、以及晶粒玻璃接和(Chip On Glass;COG)封裝。 也因為封裝方式的特殊,因此其封裝測試(簡稱:封測)業者也與一般芯片封裝不盡相同,特別是TCP封裝,國內的主要業者有頎邦、南茂、硅品、華新先進、飛信、福葆等等,而原有封測大廠日月光(ASE)則不在此列。另外與封裝息息相關的金凸塊(Gold Bump)在臺灣也有業者提供,如慎立、頎邦、福葆、米輯、攸立、利弘等等。 驅動器芯片內的SRAM 同樣是為了節省影像傳輸接口的頻寬耗占,因此TFT LCD驅動器芯片內多半會內建SRAM內存,此一內存用來暫存已經傳送到驅動器芯片,但尚未要透過驅動器芯片進行輸出的影像數據。由于TFT LCD的尺寸愈來愈高、分辨率愈來愈高、畫面更新率、色深也都在提升,很明顯的,驅動器內的SRAM內存只會不斷的加大容量,好因應愈來愈大的影像數據傳輸量。 不過,內建SRAM容量愈來愈大的副作用是:(1)芯片產制的成本要增加,因為更多的SRAM內存容量就意味著更大的裸晶面積。(2)芯片運作時的用電更兇,此有違今日不斷強調的節能與綠色運算等理念。所以也有人提出不能一味地增加暫存內存的容量,因而提出暫存內存的壓縮技術,如此可運用較少的暫存內存而達到相近的顯示效果。 △圖說:日本瑞薩(Renesas)的Soruce Driver for TFT(TFT LCD的源極驅動器芯片):HD66778,有的源級驅動器芯片會內建RAM內存,但此款芯片并未具備,此圖勢將HD66778用于QVGA規格尺寸的驅動上,此芯片適合用在PDA、相片打印機、多媒體顯示播放器等應用上。 附注1:STN若依據單色與彩色來區分則還可以稱為MSTN與CSTN,其中「M」即為「Mono,單色」之意,相對的「C」即為「Color,彩色」之意,另也有強調更細膩畫質的DSTN,D為「Double Layer,雙層」之意,不過TFT出現后近乎全面取代DSTN。 附注2:時序控制器(TCON)不見得以獨立、分立的離散性型態進行芯片封裝,有時會與TFT LCD驅動器芯片一同整合、封裝,如此即是TFT LCD驅動器芯片整合、內建了TCON的功效。 附注3:模擬式驅動的業者主要是日本恩益禧(NEC),然臺灣的聯詠科技(Novatek)在中型尺寸上也有提供模擬式的源極驅動器。 附注4:Ghost Shadow,也有人稱為「鬼影」或「拖影」,這是因為液晶扭轉變化慢所造成的短暫影像殘留,在動態影像時尤為明顯。 |